第165章 以后还去!(第2/3页)
说这么几句话的功夫,两个小辫子马尾便扎好了。
正午过后,大伙儿又开始了忙忙碌碌。
现在天气热,小吃只有半上午和傍晚那会儿好卖,这几天下午柳焱和石小莲卖的都是乌梅汤。
这汤自然是石小莲捣鼓出来的,方子也是向学文给的,里面加了两味中药。
要不说向知青上辈子能把厂子搞起来呢,手里好东西真是
不少。
石小莲还从同学那里弄了冰块来,冰冰凉凉的乌梅汤解暑又好喝,好卖得很,不过这玩意儿卖得也便宜,半天下来能挣个辛苦钱。
但年轻同志嘛,有的是一身精力,有钱挣怕什么辛苦,两人每天都笑滋滋的。
穆绵下午的时候跟聂思慧一块儿捣鼓了半天的发圈,这小生意也只能走薄利多销路线。
而且虽然她现在设计的都是世面上暂时没有的样式,但可以想象得到,要不了一段时间,肯定会被人仿制。
姑嫂俩商量过,这两天先多整一点出来,等卖不动了就不搞了,以后再搞别的。
现在这个市场,可是啥都很好卖的。
转眼到了晚上,今天是礼拜六,差不多八点的时候,穆卓开着军用吉普回来了。
闻谵没有回来,他前两天出任务去了,估计得要一个礼拜的时间才能回来。
第二天又是一个大晴天。
本来穆绵昨天还想着等有空了她去杨老师那一趟呢,结果半上午的时候,杨又琴直接来安奉胡同这边了。
学期末不光学生忙,老师也忙,杨又琴一连忙了大半个月,现在终于是有了休息时间。
她又没有子女亲人,平时得了点啥好吃的好用的,就喜欢给穆绵小两口送来。
当然穆绵往杨又琴那边跑的次数也不少。
这会儿时间才刚九点过,杨又琴拎了一网兜大桃子从门口进来,朝在拾掇菜的老太太招呼了一声,“赵婶儿。”
老太太抬头,“哎哟,又琴啊,你今儿咋有空来?”
杨又琴:“忙完了,这不刚好别的老师给了我点桃子,大个得很,我一个人吃不完放坏了怪可惜的。”
老太太笑呵呵的,“这么大个呢,瞅着比那供销社卖的都大。”
杨又琴:“可不嘛,吃一个顶半饱。”
院子里两人的声音自然是传到了屋里,这会儿姑嫂俩正在捣鼓发圈,家里有缝纫机,加工起来其实还是挺快的。
西西带着心心北北也在帮忙,只不过两小只是义务劳动,西西是有偿的。
小姑娘见家里人都在忙活着挣钱,她也眼馋得很,很是认真积极地争取了一番,然后就从一个免费劳动力,变成了按劳分酬。
听见杨又琴的声音后,穆绵放下了手里的布条子,心心先一步跑出了门,甜甜地喊人,“杨奶奶~”
杨又琴这会儿已经把桃子放在了厨房,三两步上前抱起小丫头,“好像重了点。”
心心一本正经,“我有好好吃饭,吃多多长高高~”
穆绵杵门口,“老师你快进来坐,家里有乌梅汤还有凉茶,老师你要喝点啥?”
杨又琴:“快别忙活,我渴了自己倒,厨房那桃子甜得很,一会儿你们切来尝尝。”
心心眼睛亮晶晶的,“我喜欢吃桃子。”
杨又琴:“就是想着你爱吃呢,你爸不在?”
心心:“爸爸没回来,他上班,好辛苦呀!”
穆绵补充道:“四哥估计得忙十来天,忙完能多一天假期,下礼拜五晚上应该就回来了。”
杨又琴瞅着屋里一袋袋的碎布,“这是在干啥?”
西西:“准备弄发圈卖呢。”
杨又琴看着成品,“好看诶,没见过这个样式的。”
老太太:“绵丫想出来的嘛,也不知道她这一天天的哪来这么多鬼点子。”
杨又琴感慨,“小绵这脑子是灵活得很。”
穆绵很是做作地谦虚了一下,“一般一般啦~”
屋里喧闹了一阵,等吃完桃子,穆绵这才想起还有正事,她凑过去对正在帮忙整发圈的杨又琴道:“我昨天去西城区旧货市场那边买了个壶和鼓回来,老师你帮我看看呗,我拿不准。”
杨又琴来了兴趣,“哪儿呢?”
穆绵:“我屋里呢。”
一分钟后,卧室里。
杨又琴一眼便被紫砂壶吸引住了,仔细看了好一会儿。
穆绵坐旁边把自己的判断说了,然后一脸期待地看着杨又琴,“老师你觉得呢?”
杨又琴看看壶,又看看穆绵,半响后才道:“真是随便买的?就在小摊子上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