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学期结束。(第2/3页)
面包糠这会儿更是很难买到,按小酥肉的做法来也是差不多的,条件有限嘛。
最主要的是,对于她们家来说,目前鸡肉更好买一点。
穆富贵已经跟之前那偷偷来卖鸡的老哥混熟了,这些日子鸡蛋都是问那老哥买的,而且这鸡腿鸡翅膀鸡爪都可以拿来卤。
主打一个全都利用到位。
柳双翠表情有点犹豫,“会不会有点太费油了?”
以前在大队过得最艰难的时候,油只能在锅里擦一擦,炸东西吃那是想都不敢想。
现在倒是偶尔会炸一炸,但自己吃跟拿出去卖,那还是不一样的。
“试试嘛,咱少整点,挣不了就不整了。”五十多岁的穆富贵同志现在这心气俨然跟年轻小伙差不多。
主打一个莽,遇事儿先往前走两步,不行就撤。
说整就整,第二天老两口就在厨房里捣鼓上了,这小吃还没卖呢,先给小北北馋得口水直流。
出锅没一会儿兄妹俩就端着个碗排排坐在门口,你一口我一口,吃得腮帮子鼓鼓。
一听自个儿爷爷说以后也卖这个,小小男娃还急了,挺挺他的小胸膛表示……
不能卖!留给他们自个儿吃,他吃得完!!
要不说人小肚皮大呢,遇到好吃的,不管多少都感觉自己的小肚子能装下。
可给长辈们乐呵得不行,穆富贵同志当即决定,再跟那卖鸡老哥整点食材后便出摊。
也没准备多久,没过两天这摊子就支起来了。
包子跟鸡蛋糕照样也还卖着,偶尔累了,不想整早点的时候老两口就只卖小吃。
刚开始的时候弄得少,每天早点跟小吃加起来能有个三十多块的样子,后来弄得多了,直逼四十块的时候也是有的。
再多的话,穆富贵就不敢再弄了,毕竟天热了嘛,东西经不住放,现在弄这么些已经能挣不老少了,一天能赶他以前一个月的工资。
进入六月份后,天气热得不行。
长辈们每天忙忙碌碌风风火火的时候,穆绵在学校也没闲着,她倒是没去整什么小买卖。
毕竟学业任务摆在这儿,孰轻孰重,这心里还是有数的,何况以后会发展得更好,不着急这一时半会儿的。
最主要的也是没时间,从开学到现在,穆绵已经把新的小人书画完寄去了出版社,这次画的不算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而是《小丫和朋友们》系列二。
想出系列这个事情,早在之前编辑就提过,还催过。
因为《小丫和朋友们》算是穆绵所有作品里最出名,卖得最好的,不算卖动画片的版权费,光出版分成就已经有五位数了。
有这个基础在,如果出个系列的话,销量肯定不会差,出版社这两三年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都是希望能出系列。
穆绵一直没画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灵感,这玩意儿不是逼着赶着就能画出来的,后来又赶上高考复习,就一直耽搁。
这次在编辑的糖衣炮弹轰炸下,终于是磨出来了,她自己对新系列的故事相当满意。
不出意外的话,等发行后,又会有不少的稿费分成到账。
除了工作和学习外,课外活动穆绵也是有参与的,绘画社组织过两次写生,穆绵的两篇作品都选入了学校文化墙展出。
这个没钱拿,但是一种认可。
有些有钱拿,比如文章投稿,进了大学校园后,事关学习上的事,穆绵都是很积极认真的。
文章她写了三篇,过稿了两篇,一篇三十五块,一篇四十二块,这跟小时候的儿童文学可不一样,是正儿八经的社会时政杂志,所以稿费也高一些。
因为这事儿,穆绵还在系里出名了。
本来吧,穆绵是没张扬的,她就是有想法了就写一写投一投,会传开是因为杂志刊登出来后,学校广播站念了她的文章。
大学校园里面,文艺气息那是相当浓厚的,广播站除了通知重要事情外,平时会在特定的时间放放音乐、念念诗歌或者文章。
穆绵也是在听到广播后才知道,广播站的同学居然在那么多的报纸杂志里选中了她的投稿。
广播里那文章作者念得可清晰了,穆绵可不就在系里出名了么。
被围着问了不少问题,有人问她什么时候投的,有人问稿费多少,这些穆绵都没瞒着,主要是稿费人家杂志征稿上有写,没必要藏着掖着。
有了她这个成功例子在这儿摆着,系里同学们也积极上了。
一来能过稿这事儿本来就是一种莫大的肯定,二来还有钱拿,三四十块可是不少呢,学校给的一个月补贴只有十六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