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回京 请娘子先去新宅歇一歇。(第2/4页)
信中还说,如今新王感念大周多年同盟之谊,愿再求一位公主出降新王,重修与大周的姻亲之好。新王使臣将在年末抵达京都,像大周天子送上求娶公主的聘礼。
如此一来,朝野上下不得不开始商讨和亲事宜。
亦有少数朝臣以天|朝气节为由,提议不该答允再派公主,西城公主出降二十年,其子女尚未在吐谷浑王庭落得好下场,此时再派公主前往,岂非令大周颜面尽失?
然而更多朝臣,甚至是天子,都以为和亲是拉住吐谷浑这个西北盟友最简单的方式。
郑居濂甚至直接在朝上质问对方:“使一女出降,即换十年太平,使边地百姓免于战火,有此法可行,何故要重拾兵戈?须知吐谷浑地处西北要塞,一旦兵戎相见,势必引起周边数族混战,届时,便是拿成千上万百姓的性命,来换那‘气节’二字!”
就连齐慎也罕见地同意他的看法。两党相争十余年,鲜少有这样意见相同的时候。
不过,于到底派何人出降一事上,双方到底还是意见相左。
郑居濂也不知是否受了郑皇后的指使,连称吐谷浑如今在西北诸多部族蠢蠢欲动的局势之下,地位比过去更重要许多,不可再随意指派旁支宗室之女前往,而应当择选与之地位相匹配的公主,方可显出大周的诚意,使两方同盟更加牢靠。
他虽未指名道姓,可众人里里外外都能听出,他言语所指,竟是圣上的亲生女儿,唯一还未出嫁的普安公主萧珠儿!
此话一出,不但齐慎等大臣们连连反对,就连一向对郑家人多有宽容的圣上,都难得冷了脸。
萧崇寿过去虽对除萧琰以外的子女多有薄待,但到底为人父,如何忍心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送去和亲?
更重要的是,他身为天子,亦重脸面,那样多亲贵重臣都不愿让自己的女儿前往,堂堂天子,却上赶着送自己的女儿前去,岂非显得他是个无情无义、毫无慈爱之心的父亲?
众人都明白这个道理,郑居濂也不坚持,很快便将这个提议揭过。
然而这个消息还是传到了萧珠儿的耳中。
清晨,她骑着马从山下的缓坡上经过,远远望着垣墙外,供朝中亲贵们泡汤休养的院子。
已是十月中旬,京都城刚刚迎来今年冬日的第一场雪。
整个清泉山被一层薄薄的积雪覆盖,深绿灿黄顶上一抹白,看得人耳目一新。那间院子外的积雪早已被下人清扫过,堆积在两旁的灌木边,让出一条平坦的道路。
一辆宽敞舒适的马车从路上缓缓驶过,停在院门外。
候在外的下人赶忙上前,放好杌子,打起车帘。
先从里头下来的是秦逸舟。
他穿了一身雪白的狐裘,站在雪地里,衬得他的脸色比平日更加苍白。不过,那张苍白异常的脸上却始终挂着温柔谦和的微笑。
他站在车边,没有进去,而是又回过身去,伸手自车中接连搀出两位与他年纪相当的貌美娘子。
二人一左一右伴在他的身边,看样子,应当是他府中的姬妾。
三人并肩而行,俱是面带笑意的样子,一看便十分和睦。
云英骑马跟在萧珠儿的身边,见状不由与她的侍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担忧。
今日本是她要回城中探望阿猊的日子,因往来路远,又是雪天,余嬷嬷到底多给了她一天时间,让她今晚不必急着赶来,只要在明日傍晚前回到行宫便可。
萧珠儿本是来送她的,带着她一道骑马,沿着半山上的垣墙直至于山脚下的宫门,谁知在路上却见到这样的画面。
“殿下?”云英见萧珠儿如此出神,不由轻唤一声。
萧珠儿收回视线,驾着马儿继续前行,没有多提一句与秦逸舟有关的事,只继续说方才的事。
“我知晓皇后娘娘厌恶我,比别的姐姐更甚。”
方才,她们正说到和亲之事。她心中藏了许多心事,往日只能偷偷说给最亲近的侍女听,便是对母亲齐采女,也不敢全盘说出,生怕惹其伤心,如今多了云英,她倒愿意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都说出来。
“不为别的,只因我是父皇唯一一个比二哥小,却还能活下来的孩子。若我是个皇子,只怕也活不到今日。”
自郑氏封后,圣上便不再宠幸其他妃嫔。在此之前,郑氏只是贵妃,虽宠冠后宫,却仍旧得由着圣上偶尔临幸他人。
而她母亲齐采女性情温顺,养貌不算太出挑,却胜在气质典雅,和善纯良,在圣上心中并非全无一席之地,后来自毁容貌,虽再未有过侍寝的机会,却在圣上心中留下些许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