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红颜(第2/3页)
她嗓音那么轻,像春夜里一截新冒的柳枝,嫩的芽儿,不惧春寒料峭。
有这句话,他死都可以。
盛京延低头碰着她额头,手肘撑着枕头,腰线劲瘦,解开纽扣的衬衫里看得见流畅的肌肉线条,心跳牵动着呼吸,温热气息流窜在彼此之间,他闻到她发丝的栀香,心里喉咙都长久的痒,翻涌。
喉结上下滚动了下,盛京延双手捧起她的脸,低头亲吻了她的眼睛,低低道,“我也爱你,苏苏。”
我唯一的妻子。
被子掀起来漏了点风,温书笑起来,一把拉他躺下,“睡觉了,晚安,老公。”
“明天,我想去看爸妈。”
“嗯,晚安。”
—
翌日,后山。
沈籍和阮玉菱的墓在同一块地里,荒废许久的地,杂草疯长,石碑上长满青苔。
墓碑前的空地早被人清理出来,还有烧香祭拜过的痕迹。
温书带了瓶沈籍生前爱喝的白酒,买了下酒菜给他,盛京延手捧一束白菊,弯腰敬放在阮玉菱的墓碑前。
看着墓碑上沈籍和阮玉菱微笑的黑白照,温书眼泪无声流下,她手骨泛白,攥着装满酒的碗,眼泪大滴大滴往碗里掉。
时间太过久远,温书几乎都要忘记父亲母亲的面容了,此刻看到这两张照片,记忆里的他们才有了脸。
阮玉菱生得温婉,鹅蛋脸,杏眼,神韵和温书都很像,沈籍穿着工装,衣服口袋里还夹了支黑色钢笔,他面庞清俊,眼神温柔,也很帅。
他们死去的时候三十多岁,都很年轻。和温书一起在照相馆里书拍照,一家三口的合照,有两人的墓碑照片是从那张合照上截下来的。
所以他们笑得那么真诚,年轻,爱意无限,他们有疼爱的女儿,他们互相爱慕。
“妈妈,爸爸。”温书闭眼,眼泪沿脸颊流下,流到锁骨骨沟里,她穿着大衣,身形却还显得单薄,“不孝女沈书,回来看你们了。”
“我一切安好,只愿你们在另一个世界恩爱长久。”
“女儿也找到了托付一生的人,他救过我,我们互相深爱,你们不要担心我,我会和他一起再经常回来看你们。”
上香,燃纸,白酒淋在火堆边。
白烟一缕一缕飘散入天空,越飞越远,捎去他们的消息。
盛京延弯腰对沈籍和阮玉菱的墓拜了三拜,他伸手揽过温书的肩,低低开口:“爸妈,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好书书,我发誓会爱她。”
“甚于自己的生命。”
天高云淡,野草疯长,喧嚣很远,一切尘嚣远去,田地里只有他们站立在一起的身影。
渐渐的,起风了,白色菊花花瓣被风吹拂得颤动起来,杂草向同一个方向倒伏。
遥远的地方传来鞭炮声,像另一个世界的回声。
——
正月初八,他们离开阑川镇,一起去了附近的象牙山。
那是山川计划中所资助的小学所在的地方,距离阑川近二十公里以外,处在绵延山脉外的边缘地带,荒僻贫瘠,山路极险。
租的车行至山脉脚边很远的地方就停下,前面没路了,只有一条杂草丛生的泥路,蜿蜒着通向象牙山脉。
象牙山如其名,形状酷似象牙,坡度很陡,海拔近两千米,和毗邻的山脉之间相隔极远,几乎是被孤立完全。
盛京延扶着温书下车,她抬头看向面前前的羊肠小道,绿植丰茂,鸟雀啼叫,像根本不会有人居住的模样。
“小时候,我妈妈就和我讲过象牙山的故事,她告诉我我已经很足够幸运,能在镇上的小学读书,她让我要珍惜读书的机会。”
“因为有些地方的女孩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就像象牙山,深处大山腹地,那里的孩子上山务农砍柴割猪草,山上没有学校,只有废弃的鸡窝,羊圈,还有破败的木屋。”
“那里的孩子读书需要走近十几公里的山路走到阑川镇来读书,凌晨四五点就起来,不眠不休地走,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到,在学校短暂地学习五六个小时后,又要走五六个小时山路回去,要赶在天黑之前回去,才能减小摔下悬崖的危险。”
那些孩子都很苦,很累,但只要一捧起书,眼睛都开始放光,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世界的好奇。
不过尽管那些小孩愿意每天走十个小时以上的山路来上学,过了一段时间,他们也都没有出现在班上了。
他们被父母勒令留在山里帮忙做农活,一年四季再下山的次数少得可怜。
温书曾经就认识那样一个女孩,她叫吴瑶,第一天上学时穿着磨破了的草鞋和皱巴巴的短袖,她碰巧被分在她隔壁桌。
上课时,班上没有人比她更认真,仰起头,看着黑板的眼睛里都带着光,可一下课,她就低下头,胆怯自卑得不敢和周围的人说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