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看侯王(六)(第2/5页)

“你再看这些将士,他们有的是自愿从上京跟随我到西京,建功立业,有的是散落在各处的义军,被我收拢,谁不想安居乐业,谁不想好好过日子,谁愿意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跟着我刀头舔血,可朝廷逼得他们无路可走,逼得他们只能造反,才能填饱肚子,生存下去。他们也想和家人亲人团聚,可他们的家人,有的已经饿死,有的死于狄人屠刀下,有的死于山匪之手,勉强活着的,也和他们一样,吃不饱穿不暖,喘息苟活。瑾瑜,只要这腐朽的朝廷还在,他们就永无安宁之日,所以,他们宁愿轰轰烈烈地抗争一次,也无法再苟活、忍耐。”

“至于你我,瑾瑜,你总觉得为了谋划好了一切,总觉得自己可以放心离开,可你有没有想过,我要如何承受这一切。在你眼里,我是这般无心无情之人么。我谢唯慎不在意权势,不在意地位,更不稀罕做什么摄政王,这世上若没有你卫瑾瑜,我活着,又有什么意义。若你真的执意要离开,我宁愿与你一起赴黄泉,也不愿守着那可笑的权势地位,苟活于世。你能明白么?”

“我明白,都明白。”

卫瑾瑜目中有清澜闪动。

伸手,轻轻握住那只宽厚的、长满薄茧的手,道:“之前是我错了,大错特错。”

“你放心,从今以后,我再也不会丢下你一个人。”

“如果苍天垂怜,我们一起还这世间一个公道,如果苍天不眷,我们便一起赴黄泉,也不算白来世间一趟。”

少年郎素色宽袖缠上青年将军玄色箭袖。

如两颗大树,伸出藤蔓交缠,连为一体,立于日月之下,天地之间。

谢琅用力回握住那只秀白手。

两人相视一笑。

远处孟尧看到这一幕,亦露出欣慰笑。

——

“我同你一起去。”

另一边,卫瑾瑜道。

谢琅断然否决。

“不可,今夜是场苦战,你身体虚弱,尚未恢复,不宜操劳,在帐中等我回来便可。最迟天亮,我一定回来。”

“你先听我说。”

卫瑾瑜眸底恢复惯有澄明色。

“上京城四个城门,每个城门上都架设有连弩,但属西、北两个城门上最为坚固,因这两道城门,分别面对西狄、北梁。南城门上守城器械虽不如西北二门,但却有护城河这道天堑。上京城最薄弱的城门,便是东城门。”

“你若想用最短时间攻破上京,只能选东城门。”

“所以,朝廷一定会将重兵陈列在东城门,且今夜守城之人,必是顾凌洲。”

谢琅:“怎么,你怕我赢不了?”

卫瑾瑜摇头:“我没有见识过顾凌洲真正的实力,但我知道,我这位昔日恩师,昔日统兵江左,抵御海寇,从无败绩,连先帝都称道不已。他统兵时间,甚至可与你父亲定渊王媲美。”

“你就算能赢他,恐怕也要付出惨重代价。”

“而且——”

“而且,你不想看到我们两败俱伤,是么?因为上一世,顾凌洲便是殉城而亡。你既怕我败,也怕他出事,他毕竟曾是你恩师。”

谢琅接着道。

这个世上,的确再没有第二个人,如此了解自己。

卫瑾瑜点头。

“我的确有此担心,但这并不是唯一理由。”

“自我主动脱离顾氏门下,便早已做好了师徒反目的准备。真到了阵前,他亦不会对我手下留情。”

“我只是觉得,我们只有这一次机会,东城门虽看起来是最易攻破的地方,但未必是最佳选择。”

谢琅露出赞赏目光。

笑道:“实话告诉你也无妨,我的确有一个大胆的计划。”

谢琅简略说了。

夜风徐徐吹过,和空气中一触即发的硝烟气息形成鲜明反差。

卫瑾瑜认真道:“既如此,便让我助你一臂之力。”

——

云乱风高。

只有稀疏月光惨淡漏下,撒盐一般。

子时,本应是躺在被窝里熟睡的时辰,街道上兵马穿梭,马蹄如雷,城门楼上更是吹响了许多年没有响起过的紧急号角。

可怕的震荡声从城外直接蔓延到城内。

那是叛军攻城的信号。

顾凌洲亦披上了许多年未曾穿过的铠甲,腰间挂剑,肃然立在城门楼上。他身侧,站着大弟子杨清,做副将装束的雨卫统领,兵部尚书苏文卿和守城将领。

站在高处,已经可以看见前方叛军黑压压如浓云一般向上京城压来。

“弓弩手可就位?”

顾凌洲问。

守将立刻答:“禀阁老,所有弓弩手、火箭手、投石手皆已就位。苏大人还命人将兵部库中的几架弩床全部运了过来,以备不时之需。”

顾凌洲环视一周,道:“非常之时,本辅的军令只有一条,令行禁止,违令者,无论品阶高低,一律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