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魏岱读书(第3/5页)
快到中午时砂锅里的骨头汤才炖好,闻嘉嘉没做饭,两碗骨头汤下肚肚子就填饱了。
阳光和煦,照得人身上暖洋洋。
闻嘉嘉在院里躺了会儿,风一阵一阵来,觉得太冷就又躺到沙发中。
思绪放空,享受难得的宁静时光。
然后一不小心又睡过去。好在身上穿着厚衣服,又盖有毛毯,魏岱还把他的棉大衣放在沙发上,一盖一垫的,倒也没有着凉。
醒后,闻嘉嘉又盛了碗骨头汤喝。
屋外阳光正盛,闻嘉嘉出门去找人,她得问问像闻春这么大的孩子能不能送学校去。
首先找后勤,老王正尽职尽责的检查着河边的护栏。
春天一过,夏天就到。
汛期时候河水能到腰,大人还好,小孩子要是不小心掉下去那可就糟糕了。
闻嘉嘉跑到后勤办公室去找,没找着人,听人说老王在检查护栏,就又沿着河边找。
谁晓得快找一圈了,最终在离自家没多远的河边找到老王几人。
“王叔您在这儿呢!”闻嘉嘉看着不远处的家,都要被自己气笑了。
敢情她从反方向的河道开始找的人。
老王用力摇动旁边的护栏,觉得不太稳,拍拍护栏让旁边的小王记下,等明儿统一进行加固。
他闻声转头:“小闻呐,好久没见着你了,今儿不是才周三吗,你们厂不需要上班啦?”
闻嘉嘉:“请假休息几天,前段时候忙太狠了。”
“也是,从初三后我就没见过你人!”老王心里数数,得一个多月了吧,那医玻厂简直是把人当驴使啊。
小王补充道:“元宵那天有文工团来咱们部队演出,我都没看到嫂子你,你可是错过大戏了,那天有位歌唱的很好听的姑娘看上咱们部队的一位战士,一周后两方家长见过面后就直接领了证儿呢!”
闻嘉嘉惊得嘴巴微张。
好吧,无论多少回,她还是被这时候的结婚速度给惊讶到。
什么是闪婚,这才是闪婚。
“可惜了!下回再有这种热闹小王你可得喊我。”她扼腕道。
小王哈哈笑:“不能啊,这么热闹的事儿魏岱没跟嫂子你说吗?”
“没呢!”
她那段时间忙得回家吃个饭就得睡,连话都不想多说。
“对了,”闻嘉嘉想起正事儿,“老王,咱们部队小学要几岁才能进去,我家闻春能去么,她都六岁了,读一年级的话没问题吧。”
老王震惊:“你咋想的,才六岁就送去上学也不怕坐不住。”
“怎么会呢,别的孩子我不晓得,但我家闻春是肯定能坐得住的。”
闻嘉嘉针对这个问题训练过,一开始是让她乖乖坐10分钟,后来20分,慢慢进阶到40分钟,也就是一节课的时间,闻春能坐得住。
“那也学不进去吧!”
“学得进去。”闻嘉嘉得意道,“春儿百以内的加减法都会了。哎您就说吧,六岁能不能读小学。”
“就没有过六岁去读的……”
“凡事儿都有首例,有一才有二,这说明随着物质条件的增长这时候的小孩儿营养充足越来越健康了,头脑也发育得更快了,自然就聪明了。”
“……”
胡言乱语。
老王被她这番瞎话说得都无话可说了,随即挥挥手无语道,“你去找郭同志吧,她愿意收春儿你就送春儿去,我这里都行。”
然后又嘀咕:“真是的,你家两孩子不是都一个岁数吗,只差几个月为啥不一起送。”
闻嘉嘉心说,她也想啊,但闻萱明显比闻春要坐不住得多。
其实去年年尾时她就安排闻萱也来跟着闻春一起学习了,只是这孩子学三分钟就得走神一分钟,要不然就掰掰橡皮擦,用笔在纸上涂涂画画,总之就是不干正经事。
闻嘉嘉觉得她的性子得再磨磨才行,如果能在九月前有她姐姐一半的样儿,闻嘉嘉也能愿意同时送两孩子去上学,毕竟这会给自己以后大大省事儿的。
回到家,闻嘉嘉替闻春缝书包。
书包的布是专门买的厚布,倒也没有几十年后的书包布那么厚和结实。
想了想,还是封挎包吧。
闻嘉嘉把缝纫机上遮盖灰尘的稻草盖拿开,穿线,把布塞到针下,转动旁边的铁轮,踩动下面的踏板,同时一只手推一只手拉,布就在缝纫机的“哐哐”声中快速缝好。
书包缝得不算大,毕竟小学课本也不大。总共缝了两层,最大的那层还缝了个内兜,安上拉链,能够用来装橡皮擦这种又小又容易掉的东西。
缝完了,闻嘉嘉又开始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