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苏曳晋升!晋级世界强国!(第3/4页)
在这一点上,大英帝国都对中方没有慷慨过。
两国虽然是事实上的盟友,但没有公开盟约。
而德意志帝国却无比希望和中方结盟,未来瓜分整个世界。
甚至俾斯麦的战略方阵都很清楚,两国先联手灭掉沙俄,瓜分沙俄。
接着,德意志争夺欧洲霸权。
中国争夺亚洲霸权,将整个东南亚全部纳入势力范围。
关于这一点,苏曳是慎重慎重又慎重。
关键是朝廷很多嫡系,也抱有这样的想法。
尤其打赢了这三场战争之后,扩张之心难以压制,几乎和德意志一拍即合。
但苏曳深深知道,一旦走上这条路,那就是不归路。
对于这个巨大的国家而言,军国主义能不能走得通?
其实是未知数。
有些国家走不通,不代表我们走不通。
但是……苏曳有点不想走。
他是想要霸权,他是想要称霸亚洲。
但是……他不想那么急。
而且他想要比较彻底的解决国内的很多问题,让整个国家从内到外的强大,并且在他离开世界之后,也能凭借这个强大的内核走的很远。
而一旦走向军国主义,那么很多问题非但不能解决,而且还会被压制,被掩饰。
而且和德意志结盟,未必符合中国的利益。
更何况一个霸权主义的德意志就比霸权主义的大英帝国更好吗?
不见得的。
而且改变立场,本身也就代表着巨大的利益。
中英半结盟的关系,还有巨大的利益挖掘。
一定要尽量榨取干净。
所以,要尽量想办法维持两国之友好。
最终经过了几天几夜的商议之后,终于定下了政策。
……
又过了几日。
大英帝国的使者进京,正式邀请苏曳前往伦敦,参加阿尔伯特亲王的葬礼。
苏曳答应了。
于是时隔几年之后,苏曳再一次出访伦敦。
维多利亚女王为阿尔伯特亲王举办了一场极度恢宏的葬礼,几乎邀请了世界所有主要国家的元首。
那么在葬礼上的排位就变得无比重要了。
另外,在葬礼上发表演讲也变得很重要了。
而根据阿尔伯特亲王遗嘱,苏曳竟然排在他国元首的第一位。
竟然在德皇和俄皇等人的前面。
这是什么意思?
彻底承认中国为世界列强吗?
现在……应该还不到时候吧。
现在论工业总体实力,你还不如美利坚吧。
而且论影响力,你也远不如欧洲几个列强吧。
但是,阿尔伯特亲王的遗旨就是如此,也没有法子。
谁都要遵守。
不仅如此,在遗嘱中还有一项,邀请苏曳在葬礼上公开演讲。
而且是唯一演讲的外国元首。
从中可见亲王的良苦用心,他也担心他死了之后,大英帝国的外交政策会发生偏移,两国的盟友关系会遭到颠覆。
所以,用最后的遗嘱巩固这种关系。
于是,苏曳在葬礼上进行了感人肺腑的演讲。
饱含了情感和遗憾。
葬礼结束之后,阿尔伯特亲王之死依旧带来了强大的外交惯性。
两国关系暂时没有被破坏,甚至还上升了一个台阶。
两国的盟友关系,已经半公开化了。
至少是缔结了某种条约。
德国首相俾斯麦非常遗憾,本想要接着这个机会颠覆中英关系,缔结中德盟约。
但是阿尔伯特亲王在临死之前,还是把这个趋势给遏止了。
但对此,俾斯麦只有深深的敬佩。
真是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外交家,能够穿过层层迷雾,看到本质。
……
接下来时间内,苏曳代表中方正式出访了欧洲的部分国家。
并且在伦敦和俄皇进行会谈。
一场心平气和的会谈。
大战失败之后,圣彼得堡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沙皇的权力也受到了质疑。
接下来很长时间内,他都要想办法平息这一场大败造成的负面影响。
已经完全无力掀起新的战争了。
所以两国谈判的基调是有的,那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
但是分歧还是很大。
俄皇的底线是退回到《尼布楚条约》的国界线,而苏曳坚持要以现在的事实占领作为边界线。
因为中方的军队现在已经占领了远东许多城镇,按照苏曳的条件,不但要收复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反而还要从沙俄割走一百多万平方公里。
别看沙皇曾经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但是从远东割走一百多万平方公里是天大的难事。
甚至俄皇都扛不住这件事情。
但是苏曳一点都不着急,这一代俄皇不行,未必下一代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