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2/5页)
“也好。”
王蔓云很欣慰朱英华的心终于回到了朱家。
“小盛,对不起。”朱英华抱住弟弟,语气低沉地道歉,虽然弟弟的衣服不是他剪的,但因为他跟张家的天然纽带关系,他心中是愧疚的。
朱英盛自从王蔓云说毛衣能缝补好,他就没那么生气了,而且他生气的对象是张家那几个小孩,跟哥哥一点关系都没有。
听到哥哥的道歉,他立刻抱着哥哥露出笑容,“哥,跟你没关系,你不用道歉,不过今后要是有什么好吃的,你可得给我留。”
“没问题!”
朱英华看着弟弟脸上不记仇的笑,也笑了起来。
这一刻,兄弟俩的心贴得特别紧,他们也能感觉到了那份来自同血脉的亲情。
王蔓云见两个孩子没有隔阂,才心情不错地看向开车的朱正毅,她有疑问。
而朱正毅知道妻子想问什么,不等妻子问,他直接就小声说道:“张家的年礼是小华妈还在世的时候就这样送的,她离世后小华又寄养在张家,年礼也就一直没有改变。”
更重要一点,前妻的死还是因为生大儿子伤了根本,就为这,他也不好改了妻子对娘家的那份尊重,才一直延续下来。
为了这事,小盛妈进门后没少跟他生气,但有些话他确实又好解释,不然小盛妈更容易钻牛角尖。
这么一来,每年张家与周家的年礼给得都重,他也就没多少积蓄。
王蔓云听完男人的解释,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但想到小华妈的早死,她又能理解朱正毅的这份坚持,这份坚持应该是男人对前妻最后的尊重与念想。
“蔓云,对不起。”
朱正毅向王蔓云道歉,而这道歉中包含了很多意思。
他心中现在只有王蔓云,但也有两位前妻,不管两位前妻在他心目中此时占多少位置,她们存在过,就不可能遗忘,他只能保证今后自己的心全部都给王蔓云。
王蔓云又不是没有经历过感情的小姑娘。
曾经的她也喜欢过别人,也真心对待过别人,那份感情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是真挚与热烈的,作为过来人,她懂朱正毅这句道歉代表什么意思。
“老朱,不管以前如何,你我都不要计较,我们一家最重要的是今后,今后我们不管有什么事都要敞开说,我们一家都要幸福。”
王蔓云说出自己的希望。
“嗯。”
朱正毅用力点头,对王蔓云更在意了。
这辈子能遇到一个如此理解与体贴自己的人,是他的福分。
“爸,妈,你们放心,今后我会跟外公外婆家保持距离。”一场热闹无比的送年礼,朱英华彻底看清了张家人的本质与面目,不打算再深交。
“随你自己的心意来。”朱正毅尊重儿子的选择。
一家人到此时已经恢复了精神,看着越来越近的夫子庙,都露出了向往的神色。
“吃完东西,我们去爬山吧!”
王蔓云看了看不远处连绵的大山,想去帝陵上看看,这时期的帝陵更加的环境优美,没遭受什么破坏与添加建筑。
“好。”
朱正毅同意,反正军区大院离帝陵不远,爬山能锻炼身体,没什么不好。
“一会在集市上买点香烛,明天去给小华妈、小盛妈都上上坟,来一趟沪市不容易,来了,我们就得把给该做的都做了。”王蔓云从来都不是小气的人。
她既然选择给朱正毅当妻子,跟两个孩子当后妈,就不会在这种事上小气。
死者为敬,先有的她们,后来才有的她。
“好。”
朱正毅的声音有点激动与哽咽,这份哽咽不是因为两个前妻,而是王蔓云,一般人真没有谁能有妻子这么大度与理智。
“妈,你真好。”
两个孩子看向王蔓云的目光中也带上了水雾,他们虽然叫了王蔓云为妈妈,但对于自己的亲妈,心中还是有思念的。
天生的血脉亲情永远也无法割舍。
王蔓云笑着揉了揉两个孩子的头,心情非常不错。
宁城的夫子庙之所以出名,除了是著名的江南贡院,还是江南的孔庙,文庙,战争时期虽然被小日子的炮火破坏过,但建国后,这里还是宁城最热闹与繁华的地段。
王蔓云一家再次回到夫子庙时,人还是那么多,还是那么热闹,到处都是鼎沸的人声,有吆喝卖年货的,也有翻看各种年货进行对比的百姓,更有形形色色的小食摊散发着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