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3/5页)
朱英华根本就不可能来他们家过年。
朱英华不来,朱正毅为了顾及孩子,也不可能来,所以女儿在时,每年也就只有朱家的年礼到,人却是没法全数到齐的。
老太太也是因为今天家里太和睦才想到女儿,此时听老伴这么一说,也想通了根源,叹息一声:“晓晓的性格跟小五不同,同样是后妈,却走了两条路,当初我们就不应该让晓晓嫁给正毅,要是没有这段婚姻,我们晓晓说不定……”
“没有正毅就没有小盛,你舍得小盛?”
周兴业问老伴。
老太太无奈地瞪了老伴一眼,“行了,我也就是感叹感叹,今后不说了,我真希望小五是我们的女儿。”她对王蔓云非常有好感。
“不是我们的女儿又怎样,她现在是小盛的妈妈,只要我们真心对她好,我相信小五这孩子也会把我们当亲生父母,感情并不仅仅一定需要血缘来维系,会感恩的人,就算没有血缘,也能比亲生女儿做得好。”
周兴业这年纪的老人什么都看透了。
他们这年纪的人经历了太多,有苦,有难,也有甜,更因为曾经的年月,多少人家里都收养得有战友的遗孤。
这些孩子只要教养得好,都知道感恩。
老太太因为老伴的话看向身上的毛衣,手指轻轻抚摸过温暖的毛衣,露出释然的笑。
王蔓云做到了女儿的孝道,她又何必纠结有没有血缘。
“我很庆幸是小五当了小盛的妈妈。”
这是周兴业对王蔓云最高的评价,他能看出王蔓云是真心对朱家两个孩子好。
“小五是个好孩子,今后我们把她当女儿对待。”
老太太笑得更温和,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开心了,她精神看着就更不错。
周兴业高兴老伴终于解开了心结,对王蔓云更看重。
另一边,苏军区司令员几人也把朱正毅的战斗力看了个从头到尾,望远镜都没有放下,就开始了点评。
“正毅同志这身手确实好,当政委屈才了。”
司令一开口就是惜才。
“这次沪市立下了大功,赵德贵同志值得同情,但赵建业确实也该死,他的死能让我们军方有机会压制那些人,还算有点用。”政委只要一想起沪市的汇报,对赵建业的死就同情不起来。
这样的人要是在以前,绝对是背叛者。
背叛者的危害有多大,他们最清楚不过,一人背叛,死的可能就不仅仅只是一各人,说不定是无数人,是整个组织。
参谋长见政委的话偏离,赶紧把话题拉回来,“这次正毅同志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按照功劳,完全可以晋升,沪市军分区要准备调走一位副司令,你们看……”
“会不会太年轻了,正毅同志还不到三十六岁?”
司令有点犹豫。
“军分区,又不是我们军区,按照正毅同志的履历与功劳,就算是晚几年也是要提拔的,这次他立了那么大的功劳,京城那边都有赞赏,我们为什么要按部就班的晋升,此时我们军方正缺人,完全可以把有能力的同志提拔到合适的位置。”
参谋长不赞同司令拿年龄说事。
真说起来,军分区副司令按照军衔划分也就大校或者少将,不过分。
政委也赞同参谋长的话,“司令,按照履历,正毅同志三十八岁时也能晋级,现在不过是提前两年,他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提前提拔是合规矩的。”
“等等,你们俩怎么都指责我,我先说明,我可没有拦,我这不是担心有人拿他年龄说事,想着要不要压一压他的锐气。”司令说出本意。
“我觉得完全不用担心,看看今天这场切磋,还有谁不服,谁会拿年龄说事?”
政委笑话司令。
“你们说正毅同志要是知道这场大规模的切磋是我们的手笔,会不会怨恨我们?”参谋长放下望远镜,笑得一脸高深莫测。
朱正毅在苏军区有根基,也有人缘,不过是一场小孩打群架,在马上过年的情况下,哪有那么多家长真那么小气,不过是他们几人在商议后给朱正毅创造晋升的机会。
只要能力能压群雄,明年他们才方便提拔人。
朱正毅可不知道司令几人的用心良苦,把最后一人打倒,他也瘫在了训练场上。
觉得体力都被榨干了,手指都在微微颤抖。
“好——”
就在此时,欢呼声震耳欲聋地响了起来,太精彩的对战,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老年人,都看得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人们全部起立欢呼。
一些年轻人甚至冲过来把朱正毅抬起来抛向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