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帝乡遥三(第2/4页)
看着那些流犯的模样,蔡嬷嬷就瘆得慌。
她愁得不行,一会儿希望宋矜早些时候和离,一会儿又希望谢敛万万要对宋矜好些。
众人都慢慢歇下。
先前闹事的流放犯们已经被屯吏驱逐了,只剩为首的老年人还不肯走,弓着腰与一个屯吏说好话,想要探出点消息来。
剩下几个屯吏彼此对视,走出一个来,对着谢敛打了个揖。
“谢郎君,您还是随我们走一趟吧……”
这话一出,不仅是蔡嬷嬷一怔。
就连角落里的老年人,也不由朝着谢敛看过去。谢敛如今落魄了,要杀他的人都数不尽数,屯吏怎么会对他这么客气?
如今的谢敛,不过是个囚徒。
四周静谧。
滚烫的夜风吹得树叶作响,青年衣袂微张。他如一杆清癯疏拓的松枝,不卑不亢,只有风骨自在,却叫人看不出有一丝动摇。
“劳烦告知大人,某如今身无长物。”他说。
众人都认可这句话。
从出京城那一刻,这位曾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少年俊彦,就已经前途尽毁。
谁和他碰上关系,都落不到好。
但谁也忍不住想,一个人手腕能到谢敛这地步,哪怕是落魄到这个地步,还是有人信他的本事。譬如此时此刻,若没有几分手段,恐怕也活不到岭南。
“劳烦。”谢敛微微起身。
青年清瘦的肩胛骨隆起,锋利而薄,盛着一泊月色。他的眉宇平静如深潭,看不出情绪,反倒透出些淡然。
屯吏们纠结半天,却不知道怎么劝。
尤其是眼前的谢敛,饶是姿态堪称平和,但气场上却是不可动摇的。片刻后,他们还是拱了拱手,纷纷泄了气地离开了。
屯吏们走了,先前留下的老年人就有些突兀。
谢敛转而看他,缺不说话。
那老年人脊骨作寒,一时间不敢说话。
他想也不想,拄着竹竿转头就走。因为恐惧谢敛的缘故,他走得很快,脑子里乱糟糟地想起一些传闻,譬如谢敛重置了多少前朝残酷刑罚,譬如谢敛亲手虐杀了多少罪犯。
月下的那道影子,霎时间变得可怖起来。
谢敛并未多想。
为了顺利离开江陵,他确实花了些心思,与岭南节度使曹寿攀了关系。
但曹寿此人,野心勃勃。
一向被皇室所忌惮,此时贸然来找他,若是传到了京都,恐怕又要起好大一番猜忌。于他于曹寿,都不算是好事。
他起身走向屋内,却见众人都找了位置睡下。
平日他都和宋矜待在一起,但今日,宋矜已经靠着蔡嬷嬷睡下了。女郎侧脸贴在蔡嬷嬷怀里,披着层轻纱,蹙眉睡得不太安稳。
其余人都怕他,察觉到他进来,缩了缩脑袋。
谢敛一时间,竟有些茫然。
他默默扫视四周,挑了个僻静的角落,便坐了过去。
背靠着木板,身侧空无一人。
往日宋矜睡相有些不好,等到睡着了,不是攥紧了他的袖子,便是整个人都快要贴到他身上来。
他闭着眼,
不知不觉间,有些不习惯。
远处的角落挂着一盏风灯,蔡嬷嬷和宋矜睡在架子后面,是个相对隐秘的角落。
四周都无法看过去,只有他这处能看清那里的宋矜。
一路到岭南,宋矜更瘦了。
女郎本就生得极其纤细单薄,气色苍白,如同一吹就散的雾气。此时眉眼紧闭,就显得尤为脆弱,周围破烂黢黑的环境仿佛野兽,随时要将她吞噬。
岭南这样的地方,确实不适合她。
上京绿水熏风里养出来的少女,在这样荒蛮的地方,迟早会日渐枯萎衰败。
谢敛想起十几年前,初见宋矜时。
她还是个很鲜活的小女孩,穿着梅青衫子杏红细褶裙,坐在紫藤花架上荡秋千。
玉白的小脸,黑鸦鸦的发,通透如玉雕雪堆成的。彩色的衣绦和发带被风吹乱,女童比花叶还要鲜亮灵动,像是小小的神仙童子。
一见他就扬起笑,乖觉地唤哥哥。
秦念曾在他耳边故意说,
京都的小娘子都推傅琼音最出众,偏偏总有人拿宋矜抬杠。可宋矜苍白病弱,性子又冷淡怯懦,除了才情和容貌出色,怎么说都没有傅琼音亮眼。
如果没有沅水那场变故,宋矜或许一样明亮。
当年前任首辅秦既白、现任次辅章永怡、她的父亲前任阁老宋敬衍,都十分怜爱宋矜,甚至起了将她收作学生的念头。
世间男子不会有人配得上她。
谢敛垂眼,看向手腕上的红绳。
其实有些褪色了。
瞥了一眼天色,谢敛合了眼。
这一夜过得很快,谢敛头一次醒晚了,屋外天光大亮。
洗漱过后,谢敛便去找宋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