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4/5页)
会场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他看着她。他知道这会儿说什么都没用,只好依着她,让她说。
主持人——发射总指挥袁绍正宣读完任务书,卫星负责人马上起身介绍“太白一号”总体方案和技术指标,紧接着议题就进入卫星轨道、发射方位角、发射“窗口”这些实质性问题的讨论。
我是来告诉您,我们真的能力有限,您交给的任务可能完不成。
这是总指挥部召集的紧急会议。“太白一号”卫星准备近期发射,会议的内容就是下达任务书,确定发射“窗口”问题。
他收起脸上的笑,不再看她,而是把脸转向窗外,看着外面的雨,过了好一会儿后,他才转过头,说:这可不像你苏主任的性格。
二
她说,是不像,不过这次情况不同。
当一道闪电的强光劈下来时,苏晴正好走进会场。
这次有什么不同?不就是雨季嘛,它又不是今年才冒出来的。他有些恼火。
雨季正在为它的到来虚张声势。
她才不管他恼不恼火,仍按自己的思路往前走。她说,照你说的,这个雨季对“窗口”没什么影响是不是?
苏晴也在往会议中心赶。她没戴军帽,头发被风高高地撩起,把整个光洁的额头露了出来。她一边走一边不时地抬头看看天空,轰隆隆的雷声,把天地震得微微颤动。
我知道你们有困难。但总不能因为有困难,“太白一号”就不发射了吧?!
人们正往小宾馆的会议中心聚集。
近期就是不可能发射,她说,因为天气不允许。
远处的马路上,不断地有车过来过去。
他的声调不觉间高了一些:我管不了天气,天气是你们的事情,我知道我只能服从命令!
整个发射场区,到处弥漫着暴雨临来前的气息。
服从命令,也得尊重科学,尊重客观事实。她的声音也跟着高了起来。
刚才还在它头顶上的云层,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厚,也越来越沉。云底一点点下坠,不安地骚动着、翻卷着、挤压着,渐渐地,把它包裹起来——当人们仰望它时,它——卫星发射塔架,不见了。
我是军人……我会尊重客观事实,我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完成任务!他说完,手在空中劈了一下。如果她没猜错的话,应该是拍桌子的动作,但正准备拍下去的时候,却变成了空中劈砍,没挨着桌子。
真有几只山雀被吓得跑了出来,在它身旁叽叽喳喳地叫。还飞到它的肩上,栖息了一会儿,神魂不定地点着小脑袋,东瞅西看,然后又叽叽两声,呼地飞走了。
但她还是愣住了,似乎听到很响的拍桌子的声音。
远处,响起沉闷的雷声。像是来自黑呷山的那一边,又像是从脚底下很深的地方冒了出来。它讨厌这个声音。你吓唬谁呀?
他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便将桌子上的水杯端了起来。是透明杯,能看见里面飘浮的茶叶。绿茶,尖尖的嫩芽。他并没打开杯盖,而是说了声对不起!然后又看了看她,软下口气体谅地说:是啊,我知道你们有困难,但谁没困难?你说说看?
它的身上,也不时地发出咔咔的清脆声。还是山风,它们像野小子那样从它身上撞过,带着浓烈的草木香。它想让它们停下,别瞎跑。可它们调皮地绕一圈,又撒开脚丫疯跑了。
别人的困难与我们无关,对我们来说,不尊重科学,不尊重客观规律,我们没法工作。在这个季节,我们不能给你一个准确的“窗口”。
苏晴知道,之所以出现这种天气,是因为青藏高原边缘锋和它东面的攀西锋两股冷暖空气正在交会。所到之处,就翻卷起大片大片的墨绿色的浪。四周的群山一早就开始呼吼,仿佛告诉所有的绿色植物,雨季的第一场暴雨快要来了。
水杯里似乎有气,打开时“嘭”地一响。他看了看,没喝,又盖上。但茶香已飘了出来,淡淡的清香在雨水的土腥气中弥漫。他没说话,好像不知该说什么好了,便在桌子旁踱了两步,才转过身,用一种极其恼火又极其克制的声音对她说:苏主任,你别拿什么科学和客观规律来当挡箭牌好不好?它们不是为人服务的吗?你说你们哪次没做好?不都做得好好的吗?!
一大早,天气很不正常。太阳刚从黑呷山露出头来,就被一团深灰色的云吞进肚里,再不见踪影。偌大的天空,像在昨天夜里被人痛打过,不是这里黑一块,就是那里紫一块。很快,这些黑黑紫紫又扯到一起,猛烈地厮打,最后变成了更深的铁灰色。一种和它极其相似的颜色。它知道,气象中心的人们,叫它们积雨云。一会儿,这些积雨云就开始行走,样子像一支大部队在急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