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的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第9/9页)
7 新世纪复兴儒学的努力与10年前大不相同,形成鲜明对照的一个例证是方克立态度的转变。他在上一次国学热中认为其提倡者有文化之外的动机和意识形态企图,不排除有人想用孔子、董仲舒来抵制马克思主义,他力图掀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一场大批判。而在2005年9月上旬致信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时,他以正面口气提出“第四代新濡家”和“大陆新儒学”的概念,认为从2004年夏天起已进入了以蒋庆、康晓光、盛洪、陈明等人为代表的大陆新生代新儒家唱主角的阶段,或者说进入了整个现代新濡学运动的第四个阶段。这种从高度警锡、严厉迫究、扣意识形态和政治帽子变为正面言说的做法,很值得玩味。(《当代中国研究》编辑部注:蒋庆9O年代中后期曾被自己供职的深圳市委党校停课,原因就是方克立曾写信给深圳市委党校表示:不能让这样的人占领讲台)
8 刘军宁:《自由主义与儒教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年8月号,第102、105页。
9 王怡:《“读经”和文化保守》,公法评论网。
10 王怡:《“读经”背后的保守主义和原教旨》,关天茶社,2004年10月8日。
11 袁伟时:《“王道政治”、“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和读经》,《青桐文化月刊》2005年第3期,第22页。
12 徐友演:《国学应该怎样热起来》,《新京报》2005年11月29日。
13 房宁、王小东、宋强等:《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序”,第8、3-15页。
14 甘阳:《新时代的“通三统”——三种传统的融会与中华文明的复兴》, 2005年5月12日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共识”论坛第四讲的演讲。
15 高全喜:《对民族主义的一种自山主义考察》,《大国》第1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127、155-1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