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晚年思想的捍卫者(第15/15页)
袁庚华认为,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官僚资产阶级是最右的右派,是主要敌人。袁庚华说,中国左翼一致否定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是官僚资产阶级及其家族,产生严重问题。他说,目前毛派是左翼主体,新左派也受到毛泽东很大影响。袁庚华说,1958年大跃进展现了人民的意气风发。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批评毛泽东,是前苏联策划的一次里应外合的未遂政变。人民公社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毛泽东的主要贡献,是发动了“文革”,让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今后中国民主的希望,就在拥护“文革”的群众运动身上,靠大字报才能有大突破。
袁庚华主张,今后的民主,是程序民主与大民主相结合,应该保障人民的言论、结社、集会、罢工自由。他说多派比一派好,不同观点的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他主持的郑州思想沙龙,曾经邀请各种思潮代表人物聚会讨论,他愿意把沙龙做成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他还要求政府做好医疗、教育、住房、养老这四种社会保障。
概括起来说,袁庚华提出了两个四大:一是政治上的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二是经济上的四大:免费医疗、免费基本教育、基本居住条件保障和基本养老条件保障。然后通过程序民主和大民主相结合的途径,建立民主制度。他说程序民主的局限是,只让民众投票选举,其他方面的民主权利则受到很多限制;而大民主就能全面放开,让民众行使监督权。
纵观老左派30多年的抗争史,我们可以看出,老左派思潮的基本要点,是坚持斯大林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坚持毛泽东晚年左倾思想,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否定改革开放,批判市场经济,压制私营经济。在国际上,则主张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
应该肯定的是,老左派一直保持着对社会疾病的高度敏感,他们指出的许多严重问题,的确有引发思考和救治的作用。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他们对中国的一份责任感。
多数人并不赞同老左派的主张,但老左派的意见,也反映了社会上一部分人的情绪和焦虑。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国家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人们普遍感到改革乏力。腐败从生,黑恶横行,法治不彰,贫富差距加大……种种现象令人扼腕愤慨,相当多的人甚至产生了束手无策的沮丧感。在这种情况下,民粹主义抬头实属必然,因之,老左派的市场反而有所扩大。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2011年以来,中国左派的力量上升。这是人们不能不正视的现实。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8-39页。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选编》,第16、31页。
3 沈宝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第86页。
4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第320页。
5 沈宝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第94页。
6 沈宝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第89页。
7 张湛彬:《大转折的日日夜夜》(上),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第363页。
8 于光远:《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第205-208页。
9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选编》,人民出版社,1997,第22页。
11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页。
12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6页。
13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7页。
14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7页。
15 马立诚:《交锋三十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第150-151页。
16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
17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18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19 本段及以下几段引文,分见马立诚、凌志军《交锋》,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第190、192、193、216、217页。
20 《人民日报》2001年7月2日。
21 马立诚:《交锋三十年》,第202页。
22 徐景安:《中国未来与理念节命》,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第424页。
23 本段及以下几段引文,分见马立减《交锋共十年》,第275、276、279、281页。
24 梅俏:《毛泽东的“珠峰”》,乌有之乡书吧出售,2006,第346、3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