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第2/6页)
苏大强低下头不敢说话。明玉这个时候的口气太像她妈了,空气中都是她的声音,正义强大的声音,没有别人插嘴的余地。朱丽也是凝神屏息地看着公公,她对明玉的话将信将疑,怀疑明玉有趁婆婆不在了,秋后算账的意思。明成确实清清楚楚知道,明玉真没用家中一分钱。但他当时还挺为明玉骄傲的,好样的,能耐不小,大学里就能赚钱养自己。可今天这件事经明玉的嘴说出来,怎么味道都变了呢?变得他们一家怎么都这么不是东西,置小小明玉死活于不顾呢?他偷偷瞧一眼朱丽,见朱丽没看着他,两只眼睛只盯住他爸,神色非常凝重。明成忽然觉得一阵心虚。
明玉说出话后,等了半天,却是一片寂静。她只能盯住父亲再问:“爸,你不用回避,事实就是事实,直说吧。或者拿岀你的记账本,这儿有专业会计师在。今天说清楚了也好,免得说我无理取闹。”
苏大强一听可以不用他说话,如蒙大赦,立刻进去里面卧室翻箱倒柜地找账本。很快,他拿来薄薄的一叠小本子。所谓账本,都是拿他儿女们用剩的作业本撕下来自己装订的白皮书,纸张有大有小,颜色是深浅不一的老黄。他将本子撂火球似的撂给明玉,自己又老老实实摆出一副接受审讯的坐姿。
苏大强的账记得清晰明了,虽然没有什么专业的进销存,只是原始地记录一笔笔支出与收入,后面是备注说明钱的去处,但是明玉看着觉得非常说明问题。她拿了先翻下来,翻完一本交给明成一本,看到最后,简直有将本子摔明成脸上的冲动。看完便冷冷瞅着明成夫妇两个的反应。她到今天才又知道一层,原来父母经常接济给明成的家用数量不小。虽然明成时常还钱,但是她心中粗略计算一下,父母收入的一半进明成口袋了。不知朱丽这个注册会计师看不看得出这一点。
朱丽最先是搬了椅子与明成一起看,但她看得慢,后来变成明成看完的交给她看。
苏大强将账记得极细致,即使烧菜时候临时跑出去买包酱油米醋之类的几毛钱也记在账上。但饶是如此细碎,他们两人的支出还是有限得很,常常一页纸不到便是一个月的进出。
记账是从明成读书开始,朱丽做惯审计,善于从数字与说明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第一年第二年的看下来,平淡无奇,但看得出这家手头比较拮据,每月几乎没有结余。到得第三年,也就是明玉上大学那年起,她留意了,果然,里面没一笔明玉的开销,而给明成每月生活费却是不少,朱丽记得以前读大学时候,她差不多也只有那么点钱做零用。便是连春节到时,给明玉买衣服之类的开销也一笔都无,却有给明成买衣服,给明哲买礼物寄邮件的花费。而每月开始有几十块几百块的结余,悉数被存进了银行。
第五年开始结余多了,对了,明成毕业了。有几笔大的开销,是装修房子的。朱丽略一思索,便已想到,那时候她与明成谈恋爱,他们花钱装饰门面。所以算起来,这笔开销应该记在明成头上。然后隔三岔五的,都有一笔比较大的菜篮子支出,朱丽不由心虚地想,好像那是公婆为应付她到明成家玩的吃喝支出。
而后,她看到婆婆时常不断地在1日到10日间给明成钱,明成发工资的时间在每月的10日,可见他每月都花光了钱问家里要。但明成有还钱,还了又借,好像是借多还少。朱丽也不大记得清楚,准备回头好好累计一下这笔账。
至于明玉说起的大房换小房的那笔差价,果然一分不少地打进明成账户。同时打入的还有一笔存款,注明是给买房用的。朱丽心中一回忆,正好是当时明成拿出的购房款。那时做按揭还得付十万头款,明成拿出六万,她从家里借了四万,而账本记载打入的存款正好是六万。后来她将钱还了父母,从后面的账目来看,好像明成没还。而他们的装修,则大多是用大房换小房的差价了。朱丽顿时感觉背后冷汗刷地一下冒出来,冷津津地刺入心头。
后面的账,大同小异,果然这个家没明玉什么事,所有的花费大多堆在明成身上,而小部分给明哲与两老对分。她相信这本账,但这本账推翻了她心中固有的概念。她是个靠数字吃饭,以数字为据的人,这本账上面的数字,让她透过往日苏家和煦温暖的场景,看到截然不同的婆婆公公和丈夫。
她看向自己的丈夫,这时候竟觉得他有点陌生。他这是傻了还是蠢了,那么多年,竟没看到家中如此的不公?他这个既得利益者于心何安?可是如果婆婆没有去世,依然存活,不出现需要赡养公公这么件波折的话,这种假象还会继续下去吧?那她也会一如既往地来婆婆家喝婆婆专为她准备的抹茶酸奶,吃婆婆专为她烧的好菜好饭。她也是个无耻的既得利益者,这个认知让她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