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江声 第二十一章 朴贞淑(第4/5页)
老妈妈一直送他们下了陡坡,出了小沟,到了前面的岔路。这一整天,她都是强颜为笑,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直到这时再也压制不住,一只手拉着郭祥,一只手拉着大夯,哭出了声。郭样和大夯来到这里整整58天,想起这58天里老妈妈的深情厚意,真是百感交集。三个人一时都啜泣着说不出话。朴贞淑也鼻子酸酸的,因为任务在身,不住地督促着:
“快点走吧!快点走吧!”
郭祥抱着老妈妈说:
“阿妈妮!你就跟我的亲娘一样,我一直到死也忘不了你!……”
老妈妈抽抽咽咽地说:
“阿德儿,我们还能再见面吗?……”
朴贞淑把这句话翻过来,郭祥心头火辣辣的,立时宣誓一般地说:
“阿妈妮!我们一定要打回来!您老人家多保重吧!”
郭祥和大夯走出很远,还不断地回头张望。尽管夜色迷茫,他们不可能看见什么,他们还是望望老妈妈站立的地方,望望那高崖上两株古松掩蔽的洞口。……
郭祥的情感有如大海的潮水一般,不断地卷着汹涌的浪涛。他的心似乎在低唱着:
阿妈妮呵,我朝鲜的母亲!你的恩情我感谢不尽。
我本是普通的中国战士,为人民打仗是我的本分。
毛主席的嘱咐谨记在心,国际主义的大旗要牢牢掌稳。
普天下的工农都是我的父母,我要为你们永远献身。
我的贡献是多么微薄,并没有尽到战士的责任。
而你对我像亲生的儿子,你的恩情就像江水滚滚。
再见吧 亲爱的好阿妈妮,再见吧 难忘的朝鲜母亲。
报答你只有复仇的枪声,我一定要在雷霆中降临!……
朴贞淑轻快地走在前面,郭祥和大夯随后,沿着深草掩盖的小径,穿行在夜色里。这朴贞淑经常往来于敌我之间,路途很熟。一路上尽量避开敌人占据的交通要道、大小村镇,走的尽是些荒山野岭,偏僻小道。
大约走了30多里,正要下一个山坡时,远远望见山坡下有两三盏明亮的灯火。再走近些细看,原来是座洋灰桥。桥头上一座碉堡,正好卡住路口。桥上有两三个人影,端着枪踱来踱去。郭祥正盘算着如何通过,朴贞淑停住脚步,回过头摆摆手说:
“关系的没有,下面的过!”
说过,领着郭祥、大夯从一侧下了山,向东斜插过去。他们沿着河岸走了半里多路,朴贞淑指指河水说:
“这里水不深,我们就从这里的过!”
说着,她把裙子一撩,就跳到哗哗的河水里。郭祥和大夯也紧跟着徒涉过去。他们沿着一条田间小道,走了十几里路,朴贞淑停住脚步,回过头说:
“就在这里歇歇吧!”
几个人在田塍上坐下。朴贞淑笑着问:
“连长东木!你的腿不疼?”
郭祥把那只伤腿一伸,笑着说:
“这些日子,确实把它养娇了。到目的地还有多远?”
“一半的有哇!”
“那一半不好走吧?”
朴淑指了指前面两座黑黢黢的大山头,说:
“那两个山上敌人的有,不过离得远,关系的没有。最后,麻烦小小的有。一定要拂晓以前的赶到。”
“那我们还是赶快走吧!”
三个人快步过了前面的山口,又走了20多里,已可看到火线的景色。山上燃烧着一片一片的火光。照明弹此落彼起,山谷间不时像打闪一般闪动着红光,随后是炮弹的出口声,显然是敌人的炮兵阵地。再往前走了一程,连零落的枪声也听见了。从东到西,这里的天空都是红蒙蒙的。朴贞淑所说的最后一道关口,大约就是敌人的前沿。
朴贞淑尽量避开大小道路,绕过敌人的纵阵地,来到最后一座山口。她停住脚步,附在郭祥耳边悄声地说:
“你们这里的等等。前面敌人哨兵的有,我前边的看。”
“如果遇上敌人呢?”郭祥低声问。
“我办法的有。”
她在星光下微微一笑。
郭祥不听她的,拔出驳壳枪,说:
“我们还是一块去吧!”
“不行!”朴贞淑十分决断,“这个——我的任务,你的任务的没有。”
说着,她不由分说地把郭祥、大夯想倒在草棵里,撩开裙子,掏出她那把二号手枪,向前面摸去。
说实在的,如果让郭祥自己去执行这个任务,那倒没有什么;现在由一个女同志去替他侦察情况,却不免为她的安全担心。他全身的血液都好像停止了流动,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听觉上了。时间在无声的静寂中难忍地度过。几分钟以后,只听敌人的哨兵用朝语大声喝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