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孔提亲王登场(第3/4页)
莫里哀对亲王了解得很清楚,他和约瑟夫·贝扎尔一起,编写了芭蕾舞脚本并带一些轻松的小节目,这场芭蕾舞在十二月为亲王和夫人演出,最成功的是这桩事的倡议者莫里哀先生,他在观众的哄堂大笑中扮演了余兴小节目里的一个卖咸鲱鱼的女人。
约瑟夫·贝扎尔除了编写讽刺歌获得成功外,还有一件事也很幸运。耐心仔细的约瑟夫爱好研究历史,编写了一部详细的徽章志,内容包括各种徽章的知识,还描述了1654年召开的朗格多克代表议会的贵族和地方首席教士的徽章和箴言。
贝扎尔把这个集子当然是献给了亲王,为此他从可敬的代表那里得到一笔相当可观的款项。当然,这也顺便暗示说,如果贝扎尔编纂这类集子是他们选定的就更好了。
当代表议会在蒙彼利埃结束以后,莫里哀带领剧团到了里昂。这时在喜剧演员当中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他的名字叫夏尔利·库阿波·德阿苏希。他已有五十多岁。德阿苏希怀抱诗琴(2),由两个男孩陪伴着走遍法国。他和孩子们一起演唱他自己谱写的歌曲和诗篇,并自称是滑稽大王。这位流浪诗人和乐师把挣到的钱都送给了赌场和酒馆。
1655年夏天他特别不走运。一些赌棍使他输得精光,给他只剩下一把诗琴和两个男孩。德阿苏希困在里昂,就去找莫里哀。为了证实他与演员们相会的高兴心情,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礼节性的短期拜访。这次拜访持续了将近十二个月。
我们感兴趣的是,德阿苏希是莫里哀剧团兴旺发达的热心见证人。剧团在受到孔提亲王保护的两年中,挣了一大笔钱,演员们分得的包银增加了,在干草棚过夜挨冻和向地方政府低三下四鞠躬磕头的情景已经淡忘了。莫里哀和他的伙伴、女友在里昂都有宽敞舒适的寓所。他们的酒有了储备,他们穿着讲究,充满自信,并显得无限宽厚。
滑稽大王很得喜剧演员的欢心,他就住在他们那里,像自己的家一样。为此,他在优美的散文和诗行中歌颂了他们。
“人们都说,”德阿苏希在各处的十字街头讲述着,“最好的弟兄养活自己的亲弟兄,一个月后也会厌烦的。然而这些哥儿们,我向你们保证,要比所有的弟兄加在一起,还要高尚得多!”
德阿苏希唱的诗中,“伙伴”与“和谐”两个词是合辙押韵的(3),他在诗中动情地指出,他,这个可怜的人在兄弟们的桌前,每天的午餐都要上七八道菜肴。吃午饭的最欢快时刻正是从上最后的第八道菜开始,这时精力充沛的滑稽大王,给大家的酒杯斟上酒,与莫里哀一块唱起欢快的歌或者讲笑话。一句话,在里昂的日子美妙极了!
1655年秋天,喜剧演员们到阿维尼翁去时,德阿苏希为他们送行是很自然的。剧团乘帆船沿罗纳河行驶,星光照耀着他们。德阿苏希坐在船尾,弹着多弦的诗琴直到深夜。在阿维尼翁呆了一个月,喜剧演员们被亲王召到佩日纳斯,还是为了代表议会的开会。
11月9日,代表们亲眼目睹了一桩非常事件。为孔提亲王殿下准备的住所是在一位叫德阿尔方斯先生的宅邸里。附近各城市的主教们穿着全套法衣、罩衫,和主教一起的是贵族代表,身穿节日盛装的男爵德·维尔涅夫和德·兰特。他们来到德阿尔方斯的宅邸欢迎亲王殿下。
亲王出来接见代表们,但只请他们站在前厅门口,表示抱歉并托辞说,很遗憾,他不能让他们到里面去,因为莫里哀先生演戏,房间里实在太乱。
很难形容代表们特别是主教们脸上的表情。然而不言而喻,对亲王推辞房间太乱谁也不会说一个字,于是说了些在代表会议开幕时对亲王照例该说的客气话后,代表们便默默地走了。
剧团在佩日纳斯演了几个月。这个城市给莫里哀留下的纪念,就是得了一笔由朗格多克代表议会出纳处拨给剧团的六千利弗尔。
莫里哀在佩日纳斯期间的有些行动让人觉得奇怪。他和当地一个可敬的优秀理发师傅约里交上了朋友。
这个师傅的店铺在佩日纳斯家喻户晓。尤其每逢星期六,理发店的门就无法关住。卖肉的、烤面包的、佩日纳斯的官吏们,以及各种各样的人纷纷前来。当约里的徒弟给人拔牙或刮脸时,排队等候的佩日纳斯居民便闲聊、闻鼻烟。常常跑来一个小姑娘,红着脸说,她收到在军队里的恋人的来信。大家都参与到这件事情来。按照不识字的姑娘的请求,他们把信念出声,信里有让人高兴的消息时就表示自己也很满意,或者相反,信里有什么悲伤的事便表示遗憾。总之,约里师傅那里简直像是店铺里的俱乐部。
莫里哀苦苦要求约里,让他每星期六去帮助计算账目。热情好客的约里在账房给莫里哀准备了一张木安乐椅,让他坐在那儿收点银币。但约里悄悄对别人说,此事与进款毫无关系,只是孔提剧团经理要搞别的活动的借口而已,经理的衣襟下面总带着几张白纸,他把理发店里人们闲扯的一切有趣东西都偷偷地记在纸上。然而经理这样做是为了什么,约里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