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冬眠醒来、另一枚名片、钱的无名性(第2/2页)
一如去年夏天,一周时间里我每天都如此反复:上午10点多乘电车上街,枯坐在大楼广场的椅子上,不思不想地打量一整天来来往往的行人。有时候,现实声响不知因为什么突然远离我的四周以至沓然消失,耳畔唯有水流沉静的偏偏。我不期然地想起加纳马尔他。她是说起过听水声的事。水是她的主题。但我已记不起加纳马尔地关于水声具体说了些什么。我能记住的,仅有其帽子的红色。她为什么总戴一顶红塑料帽呢?
不多会儿,声音渐渐恢复,我又将视线投往人们的脸。
上街第八天下午,听得一女子的招呼声。当时我正手拿空了的纸杯往别处张望。"喂,我说,"女子说。我回头仰视站在那里的女子的脸。是去夏同样在这里邂逅的中年女子,她是那10天中唯一向我搭话之人。我并非没预想到会同她重逢,而实际给她打起招呼来,很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
女子仍如上次身穿显得甚为高档的衣服,搭配也恰到好处:玳瑁眼镜、带垫肩的黛蓝色上衣,红色法兰绒裙子。衬衫是丝质的,小巧玲线的饰针在上衣领上闪烁。红色高跟鞋式样十分简练,但抵得上我几个月的生活费。相形之下,我这方面还是那么狼狈:上大学那年买的夹克、里面一件脖领松松垮垮的鼠灰色运动衫,下面一条到处起毛边的蓝牛仔裤,原本白色的网球鞋遍是污痕,已不知是何颜色了。
她在如此德性的我的身旁坐下,默默架起腿,打开手袋卡口,掏出一盒"弗吉尼亚",仍像上次劝我吸一支,我仍说不要。她衔一支在嘴上,用铅笔擦一般细细长长的金打火机点燃。之后摘下太阳镜装入上衣袋,仿佛在浅水池中搜寻硬币似地盯住我的眼睛。我也回视对方。那是一对不可思议的眼睛,空漠而又有纵深感。
她略略眯起眼睛:"终归旧地重游?"
我点头。
我看着烟。烟从纤细的烟支头上升起,随风摇摇曳曳地消失。她环顾一圈我周围的景致,像是想以自己的眼睛实际确认我一直坐在这椅子上看什么。但那场景似乎没怎么引发她的兴致。她再次将视线收回到我脸上:看痣看了半天,而后看我的眼睛,看我的鼻和嘴。又一次看我的痣。瞧那样子她很想如鉴定狗那样撬开嘴巴检查牙齿窥视耳孔,倘若可能的话。
"恐怕需要钱。"我说。
她略一停顿,"多少?"
"大约8,000万。"
她视线从我眼睛移开,仰望了一阵子天空,仿佛在脑袋里计算金额——从某处暂且把什么拿来这里,又从这里把别的什么移往共处。这时间我观察她的化妆。淡淡涂过的眼睑如意识微弱的阴翳,睫毛弯曲得很微妙,犹某种象征。
她稍咧了下嘴角,说:"可不是个小数啊!"
"我觉得多得不得了。"
她把吸了三分之一的烟扔在地上,用高跟鞋底很小心地碾灭。旋即从瘪瘪的手袋取出名片夹,拈出一枚塞到我手里。
"明天下午4点准时到这里来。"
名片上面只用黑黑的铅字印着住址:港区赤扳XX号XX大厦XX室。没有姓名。没有电话号码。出于慎重翻过来看了看,背面是空白。我把名片凑到鼻端闻了闻,什么味儿也没有,一枚普普通通的白纸片。
我看她的脸:"没名字?"
女子初次漾出笑意,轻轻摇头:"你需要的不是钱吗?莫非钱有名字?"
我也同样摇头。钱当然没有名字。钱若有名字,便不再是钱。使钱真正获得意义的,即是其沉沉黑夜般的无名性,其压倒一切的互换性。
她从椅子立起,说:"4点能来?"
"那样钱就能到手么?"
"乍不能呢……"微笑犹如皱纹在她眼角荡开。她又环视一遍周围景致,纯属形式地用手拍了下裙围。
女子脚步匆匆隐没在人流中之后,我看了一会她碾灭的烟头及其过滤嘴上沾的口红。鲜亮亮的红使我想起加纳马尔他的帽。
如果说我有优势的话,优势即是我没有可以失去的东西,想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