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第5/5页)
“以利亚神父!”我向一直陪我的旅伴提了一个问题:“这美妙的大海、这隐修院、这隆重而又不讲排场的庆典、我的几乎偶然的造访和纯属偶然却又确实难得的与您相识,这一切一切都是怎么回事?”
“没有什么偶然!”以利亚神父也在目不转睛地眺望大海,他并没有立刻回答我。“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这是天意。”
分别的时候,以利亚神父按照塞尔维亚的习俗,送给我一瓶已成为稀罕物的陈年葡萄酒,这是他从家乡带来的。他邀请我去做客,给我画了十字祝福,吻了我的额头,随后,突然问了我一句话:
“您有时候祈祷,但是有些拘泥,有些压抑。您打算信仰宗教吗?”
“神父,我打算信教,我想我还不配。小时候,我是个野孩子,我偷过面包。战争中,我向人开过枪。在报社和电台工作期间,我亵渎过人的灵魂,首先是自己的灵魂,盗用过人们对善良的信任,玷污了语言。”
以利亚神父伤感地望着我,然后悄声说:
“我们大家都不配,但是应当相信和心存希望。”
我的希腊拔摩岛之行已过去了无数个岁月,但我见到和回忆的一切仍历历在目,有如昨天发生的一样。首先浮现在我眼前的是柔情无限的淡蓝色的大海,天堂般迷人的岛屿;那里波澜不惊,漪澜荡漾,浪花的白沫有如白色花边的一根根线,微微颤动;陡峭山峰上的隐修院……我还忆起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其中最善良、最睿智、最富有同情心的人是以利亚神父。倘若拔摩岛之行,倘若我在拔摩岛感受到和看到的一切都是天意的话,那么,感谢上帝,感谢我们极富忍耐的救世主,愿他的名字世世代代光照永存。它像一盏明灯,在拱形石头屋顶之下,在美好又美好、古老又古老的大海之中,在海岛上最古老的隐修院的门楣上,永放光芒,照耀四面八方。
[1] 埃拉多斯,古希腊人们对其国家的自称。1883年以后曾为希腊国家的正式名称。
[2] 约翰,基督教《圣经》 故事人物,耶稣十二使徒之一,传说他曾被流放至拔摩岛。著有 《启示录》、《约翰书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