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第3/3页)
《再见吧,哥伦布》以其完美的结构、宏大的含量、诗意的笔触、强烈的现代感给美国文学中的长篇体裁拓宽了领域、深化了文学的美学意义。读完小说掩卷沉思,一幅幅美丽迷人的风俗画出现在眼前,凄婉动人的恋情之歌则伴随着小说中那支《再见吧,哥伦布》的曲子回荡在耳边……
王守义
1988年1月16日于哈尔滨黑龙江大学校园
丛书说明
在瑰丽的美国文学的长廊里,有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长期被翻译界、读书界和评论界忽略,这就是短长篇小说。
这种作品具有长篇小说的种种特质,然而它篇幅短,在人物、情节和环境等方面又比长篇简单,但是却更为灵活,常常具有诗的笔触,感人颇深。
它又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中篇,因为对它的界定并不只局限于篇幅,而且以简洁明快、富于启迪而著称。
在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现代工业社会中,短长篇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它吸引了那些有才能的作家在这种形式上一展身手。由于这一文学形式的强大竞争力,许多言情小说和探案小说也纷纷混迹其中。然而,真正给这种文学形式带来荣誉的是那故事动人、寓意丰富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以较强的可读性征服读者,而且以其丰盈的精神力量与美学风范获得持久的文学价值。
这一辑里介绍的五本几乎皆出于名家之手,每一本都在美国文学中享有盛誉。如约翰·厄普代克《嫁给我吧》、西尔维娅·普拉思《钟形罩》等。鉴于选题所限,只能一家选一本。下一辑中将推出更具现代性、更有流派特色的美国短长篇小说。
希望这辑美国短长篇不仅对了解美国文学是一个窗口,而且对中国文学创作也是一个大可一窥的窗口。
再见吧,哥伦布
张蓉燕译
北方文艺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