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寻羊冒险记Ⅲ 2. 十二瀑镇的进一步衰落和羊们(第3/5页)
“不会有什么旅馆吧?”她担心地问。
“放心,哪座城镇都必有旅馆。”
我们折回车站问站务员旅馆在什么地方。年纪相差如父子的两个站务员看样子正无聊得要命,热情得不能再热情地告以旅馆地点。
“旅馆有两个。”年长的那位说,“一个贵些,一个便宜些。贵的那个道政府大人物来时或开正规宴会时使用。”
“伙食好得很。”年轻的那位说道。
“另一个是行脚商、青年人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住的。样子倒不大好,但不是不卫生什么的。浴室就很考究。”
“不过墙壁薄。”年轻人说。
随即两人就墙壁厚薄议论一番。
“住贵的。”我说。信封里的钱还剩不少,又不存在必须节约的任何理由。
年轻的站务员撕下一页便笺,画出去旅馆的路线。
“谢谢。”我说,“同十年前相比,镇子寂寞多啦!”
“嗯,是啊。”年长者应道,“木板厂如今只有一家,没有像样的产业,农业每况愈下,人口也少了。”
“学校编班都伤脑筋。”年轻的站务员说。
“人口有多少呢?”
“大致七千,实际七千也没有,也就是五千左右吧。”年轻人回答。
“就说这条铁路线吧,跟你说,都不晓得什么时候会废掉。全国第三位赤字线!”年长者说。
比这还惨的铁路线居然还有两条,令人吃惊。我道了谢离开车站。
旅馆位于河边,走下商业街前头的缓坡,往右拐三百米就是。是一座看上去满舒服的老旅馆,仍保存着镇子充满活力时期的面影。面对河面,很大的庭园修剪得整整齐齐,角落里一条小牧羊狗正一头扎在食盆里提前吃早食。
“登山?”带我们去房间的女佣问。
“登山。”我简单回答。
三楼只两个房间。房间很宽敞。来到走廊,可以俯视和从火车窗口看到时一样的牛奶咖啡色河流。
女友说想洗澡,那时间里我决定一个人去镇公所看看。镇公所在商业街往后拐过两条路的街上,比想象的新得多整洁得多。
在镇公所畜产科窗口,我递上约两年前学当自由记者时用的带有杂志名称的名片,提出想了解一下绵羊饲养情况。妇女周刊采访绵羊情况未免奇妙,但对方满口答应,把我让进里边。
“镇上现有二百余只绵羊,全是萨沃库羊,也就是肉用羊。肉推销给附近的旅馆和饮食店,非常受欢迎。”
我掏出手册,适当做做记录。想必往下几周时间里他将一本接一本买这妇女周刊。想到这里,不由心情黯然。
“是为了羊肉菜肴吧?”介绍了一阵子绵羊饲养情况之后,对方问道。
“那也是有的。”我说,“不过总的说来,我们主要想把握羊的全貌。”
“全貌?”
“就是性格、生态,等等。”
“噢。”
我合上手册,喝一口端上来的茶:“听说山上有过去的牧场?”
“嗯,有的。战前是很正规的牧场。战后给美军接收过去,现在没有使用。归还十多年了,由哪里来的一个有钱人当别墅使用来着。但由于交通不便,不久谁也不来了,等于空在那里,所以租借给了镇子。本该买下来做观光牧场,但镇子穷,想不出办法,况且首先需要修桥筑路。”
“租借?”
“夏天镇上绵羊牧场的人带了五十只左右的羊上山,一来那里作为牧场实在难能可贵,二来只靠镇营牧草地草不够用。九月中下旬气候开始变糟的时候,又把羊领下来。”
“那里有羊的时间您知道吗?”
“每年多少有所不同,一般是从五月到九月中旬。”
“带羊上山的人有几个呢?”
“一个。十年来一直是同一个人。”
“想见一见那个人。”
这位职员给镇营绵羊饲养场打电话。
“现在去可以见到。”他说,“用车送你去好了。”
起初我谢绝了,但仔细听来,原来去饲养场除用车送外别无办法,镇子既无出租车又无车可借,走路需一个半小时。
职员驾起轻型汽车,从旅馆门前向西开去。通过长长的混凝土桥,穿过阴冷冷的沼泽地,爬上徐缓的进山坡路。轮胎卷起的沙土发出嘛里啪啦的响声。
“从东京来,不觉得这地方像死了似的?”他问。
我没有正面回答。
“实际也快死了。铁路通的时候还算好,一旦不通,就真的呜呼哀哉了。镇子呜呼哀哉,实在有些奇妙。人呜呼哀哉不难明白,镇子却也来个呜呼哀哉……”
“镇子呜呼哀哉怎么办呃?”
“怎么办?天晓得!不等晓得人们就全跑光了。如果全镇人口低于一千——这也大有可能的——我们的工作也就几乎没了,说不定我们也该逃走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