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走向永恒之邦的过客 20(第3/3页)

他埋在一座崩塌为废墟的古老教堂的祭坛底下,就在雷莫旁边。当年他曾由伊雷内夫人帮着,把那教堂改建成家族的墓地教堂,免得被彻底拆毁。一九二一年,雷火把房顶烧毁了,但那房子夹在村子里的新楼之间,仍然存在。这里已完全不是最初那充满浪漫气息的建筑,当年兄弟俩曾在这里掩起书本,抬起眼睛眺望着园子里的郁郁林木,心里想着,有一天他们会在那里安息。

在这里,我转录了奥克塔夫的“虔诚的回忆卡”,就好像诗人本身在他的《雷莫》一书中转录了歌德的讣闻似的。那是他那还在上大学的弟弟从属于上流社会的一位魏玛老妇人手里得来的。但这一次,我并不像奥克塔夫当年对《浮士德》的作者一样,把荣耀与死亡相比。这区区的几行字表明了,一旦入了土,一个人的独特面貌是多么迅速地消失净尽。

死在天主怀中的人是有福的。

虔诚地怀念

奥克塔夫-路易-邦雅曼·皮尔麦茨先生,

他在一八八三年五月一日于阿克兹城堡去世,

享年五十一岁,

举行过了神圣的临终圣事。

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马太福音》第十章第三十二节)

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立在地上。

(《约伯记》第十九章)

他张手周济困苦人,伸手帮补穷乏人。

(《箴言》第三十一章)

我只为自己要求一件事:你们在祈祷时,回忆起我。

(圣奥古斯丁)

圣母马利亚温暖的胸怀,是我的栖身之地。

(百日的赦罪)

慈悲的耶稣,给他永恒的安息。

(七年的赦罪)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奥克塔夫晚年曾说过,他只能在祈祷中找到一片绿洲,然而在他的作品中却只有两次提到耶稣。在《雷莫》一书中他指出,他那个时候的人在睡梦里可能要求《福音书》给以帮助;但在别处,他用更为动人的方式提起耶稣在拉撒路坟墓前的眼泪。圣约翰的这篇福音,文辞如此华美动人,顺理成章地代替了人们在前面看到的到处风行的说法。显然,任何人也没有想到这一点,或者说,人们更喜欢习惯引用的那些平凡无误的章节。在这方面,他最喜爱的圣者,阿西西的圣方济各也作不出什么贡献。

但是,为这个值得追忆的人物所选择的形象并非毫无动人之处。在这宗教风格的文字中,就在那时,也微微散发出十七世纪那庄严的气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圣约翰的形象,披着长长的卷发,穿着高贵的粗毛衣服,用一只圣杯来接从耶稣的双脚滴下来的血。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人们只能看到下半部。这幅雕版画也许会让他高兴,他也尽力用同样的方法来接住雷莫的血。


  1. ✑拉丁文,黑夜-光明-平和-爱。​
  2. ✑Maurice de Guerin(1810-1839),法国浪漫派诗人。​
  3. ✑德国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的主角。​
  4. ✑《约翰福音》第十一章中说,耶稣在拉撒路的坟前,看到他的姊妹和朋友哭泣,也流出了眼泪,耶稣终于使拉撒路复活,从坟墓中走了出来。​
  5. ✑Saint Francis of Assisi(1181或1182-1226),天主教方济各会和方济各修会的创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