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4/7页)
目光一直盯着孙沐茵,不知道在想什么?
直到对方起来,她才平复了心情,收拾了一下出去洗漱。
遇到宋晔,林薇问他有什么东西要买没有,她今天要去银行取钱。
“不用,我有钱。”宋晔果断拒绝。
林薇愣住了,宋晔哪里来的钱,她的那个盒子里有多少票据她记得清清楚楚,唯一被拿走的就是那张两万美元的汇票,剩下的一张都没少,连没用的废纸都在,她很确定。
“你真有钱?”林薇拿着牙刷,一脸怀疑地看着他。
然后她就看见,宋晔慢吞吞地在怀里掏了半天,直到摸出一根长方形的金属块,金光灿灿,十分亮眼。
嚓,金条!
林薇:“……”
这个大聪明,他就一直在衣服里藏着?
跑的时候竟然没掉出来。
“八根你全绑身上了?”
宋晔摇头,给她比了四根手指:“四根。”
他原本是都想带上的,但是走路哗啦响,最后让老师给卸了一半的货,说带黄金不安全,容易让人见财起意。
林薇也是佩服,估计那个“偷包”的也没想到,有人能把金条绑身上。
不管怎样,这是又多了一份保障,吃早饭的时候,林薇又兴致勃勃地问了黄金的价格。
“35美元1盎司,你问这个干什么?”孙博然问。
啥?
林薇再次震惊。
一盎司是31克多,这四根金条换算下来竟然还不到3000港币,金价现在这么惨的吗?
折合港币才6块多每克。
楼下一杯凉茶都五毛了,这肯定不正常啊。
那就有个问题——
……所以现在美元还没有和黄金脱钩?
天呐,她现在要是有钱,囤黄金就行了,费劲巴力地还搞什么外汇啊?搞到英镑说不定最后还赔死。
可惜,她对黄金市场并不了解,忘记什么时候脱钩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迎来牛市,只能老老实实地先搞钱。
林薇对宋晔投去同情的目光,但对方却看上去无知无觉。
也对,他本身对金价就没有概念哪里会失望呢?
接着,林薇又在饭桌上知道了银行挤兑的事情。
“都什么银行,有恒生吗?”
她这有一张恒生的小额存单,原本是打算今天先兑的。
“那有报纸,你吃完饭再看。”
不得不说,袁玉君的厨艺比林母上了几个档次,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林薇美美地吃了一顿,才开始看报纸。
报纸上大篇幅报道了华资银行遭遇挤兑的事情。
林薇又翻了往期的报纸。
花了点时间,大致理清楚了来龙去脉。
今年1月份就有人传出明德银号资金困难,然后就有大客户拿着大额的美元支票去兑付,结果银号没有足够的现金兑付,这事儿一传出来,大大小小的储户蜂拥而至,造成挤兑,明德银号现由政府接管,等待破产清算。
接着,广东信托商业银行受到波及,遭遇挤兑,总行和24家分行宣告停业。
一时间谣言四起,挤兑风潮席卷其他华资银行。
金融业最怕的就是谣言,银行也好股市也好,传言很容易引起羊群效应,导致跟风,虽然最开始是因为房地产过热,导致银号回款出现问题,但不是所有银行都是如此,结果却是整个华资银行受牵连,无一幸免。
银行挤兑是世纪难题,雷曼兄弟、硅谷银行、瑞信也都是说倒就倒,哪怕四大行的摩根、花旗、美国银行以及汇丰如果遭遇大规模挤兑,也同样会深陷泥潭,金融体系的脆弱超乎想象。
四大行不会被挤兑,是因为储户对它们有着足够的信任。
信任是银行立足之本。
正常情况下,为了稳定储户信心,港英政府和中央银行应该有所举措,防止谣言蔓延。
可是坏就坏在一点,香江没有中央银行,而是让汇丰银行以私人商业银行的身份担任中央银行的角色,行使发钞、金融监管等多重职能。
而汇丰在这次事件中是怎么行使它中央银行职能的呢?
在广东信托商业银行遭遇挤兑时,汇丰确实有站出来说话,说会保证汇丰对广东信托的充分支持,这一承诺也确实起到了作用,事态稳定下来,但过了两天,汇丰又否认了,说是有误解,只能提供有限支持。
这一下,算是油锅里舀水,直接炸开了,本来就惊惶不安的储户对广东信托彻底失去了信心,现在是死得不能再死。
没有这个“中央银行”或许广东信托都不会死得这么惨。
官方这时候姗姗来迟,站出来说保证充分的资金,可是这个保证实在是太迟了,公众对华资银行失去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