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9/9页)
[7] 乔尼·托利奥(1882—1957),芝加哥犯罪集团头子,以贩运私酒、开设赌场、妓院为业,曾将经营项目转给卡彭,退休意大利,后回纽约,死于心脏病。
[8] 均为当时芝加哥著名黑社会歹徒。
[9] 据《圣经》所载,以色列先知以利沙去伯特利城时,路遇一群顽童骂他“秃头”,他一气之下以上帝名义诅咒他们。此时林中突然窜出两只母熊,一连撕裂他们中间四十二个顽童。详见《圣经·旧约·列王纪下》第2章。
[10] 贮放法板的包金柜子。据传法板上刻有上帝和以色列人立的约,古称“约柜”或“法柜”,为至圣之物,除掌教的大祭司外,任何人不得窥探,即使无意触摸到,也要遭到上帝严厉惩罚,乃至丧命。
[11] 据《圣经》所载,犹太人乌撒奉命赶运送约柜的牛车,行至拿艮的禾场,牛失前蹄,乌撒伸手扶住约柜,上帝大怒,击杀乌撒于约柜旁。详见《圣经·旧约·撒母耳记下》第6章。
[12] 原文为德语。
[13] 约瑟·富歇(1758—1820),法国政治家和警察组织的建立者。虽非出身名门,但在1792—1815年间的历届政府中都担任要职。曾任拿破仑的警务部长和内务部长,并被封为奥特朗特公爵。
[14] 塔列朗(1754—1838),法国政治家和外交家。出身贵族,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时期、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和路易—菲力浦时期都任过高官。曾任拿破仑的宫廷侍卫长,并被封为贝尼文托亲王和公爵。
[15] 博达塞尔·卡斯蒂利奥内(1478—1529),意大利外交官、侍臣。他的《侍臣论》(1528)采用对话体,描写理想中的侍臣、贵妇人以及侍臣和王公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贵族礼仪权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