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第14/47页)
尽管朱丽好像对孩子淡然处之,比其他的为儿女们操不完心的母亲的更加感人,但我总觉得她的这种不闻不问的态度与我的想法大相径庭。我倒是希望她不要满足于应该这么做的种种道理:母亲的唠叨正是一种母爱的表露!我在她的孩子们身上发现的好的地方,我倒是希望这全都是她悉心照顾所致;我倒是希望这不是他们的天性使然,而是他们母亲的功不可没;我真想他们身上存在一些缺点,以便看到她心急火燎地去纠正。
在对这些问题默默地思考良久之后,我打破了沉默,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她。我对她说道:“我觉得,上苍在用孩子们的良好品行来报偿母亲们的美德,但是,这种良好品行是要经过培养的。自孩子们出生时起,就应该开始对他们的教育。在他们尚未有任何缺点必须改正之前就对他们进行教育岂不更好?如果您从他们童年时起便放任自流,那您得等他们长到多大才会听话呀?即使您没有什么可教给他们的,那您也必须教会他们听您的话呀。”她反驳道:“您发现他们不听我的话了吗?”我立即回驳道:“您既然什么也没吩咐他们去做,那就很难发现的。”她看着她丈夫,笑了笑;然后,她拉住我的手,领我走进小房间,我们三人可以自由谈话而不会被孩子们听见。
在这间小房间里,她不慌不忙地向我解释她的教育方法,说她虽说表面上不闻不问,实际上凡是做母亲的该管的地方,她都是非常细心地管到的。她对我说道:“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长期以来,我同您的想法曾是一样的。在我第一次怀孕的时候,我对自己立即就要尽的职责和要做的事情感到忐忑不安,我经常忧心忡忡地跟德·沃尔玛先生谈起这事。他是个既充满父爱又具有哲学家冷静头脑的清醒观察者,在这一点上,没有人能比他更好地指教我的了。他尽职尽责,并超出我的预期;他消除了我的忧虑,并教会我少费精力而获得更大的成功。他让我认识到,首要的、最重要的教育,也正是为大家所忽视的教育[22]就是,培养孩子能够受教。所有那些自以为聪明的父母的一个共同的错误就是,他们以为孩子们一生下来就是明理的,所以在他们还没学会讲话之前,就该对他们像对大人似的讲话。人们想用理智来作为教育孩子们的工具;而理智应该是通过其他办法来加以培养的,在各种各样的教育之中,孩子们接受得最晚而又最难的就是理智的教育。如果在孩子们年幼时便跟他们讲一种他们根本就听不懂的语言的话,那就会让他们小小年纪便学会玩弄辞藻,爱说空话,爱打断别人,自以为与老师一样地高明,变得爱争辩,倔犟执拗。您想以合理的动机让他们去做的所有一切,实际上,今后将得通过吓唬或许愿的办法才能让他们去做。
“您想这么培养孩子的话,您再怎么有耐心,最终也会被他们弄得厌烦了的;这样一来,由于做父母的自己让孩子养成了这种坏毛病,以致到头来自己又受不了他们的纠缠,被弄得无可奈何,只好把他们打发开去,交给老师们去管教,仿佛能指望老师会比父母亲还要有耐心,而且脾气也好似的。”
“大自然希望,”朱丽继续说道,“孩子们在长大成人之前仍旧是孩子。如果我们把这一规律给搅乱了,那我们就会弄出一些早熟的果实,既成熟不了,又不甘美,很快就会腐烂掉的;我们将会造就一些年轻的博士可又是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以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替代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再愚蠢不过的了;我宁愿要一个孩子在十岁的年龄身高五尺而仍然具有孩子看问题的方法。
“理智的形成要等到好多年之后才开始,这时候,身体已经发育得很壮实了。大自然的意愿是,先强身后育智。儿童总是爱动的;在这种年龄时,他们厌恶安静和思考;一种闭门读书的生活有碍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的精神与身体无法忍受束缚。成天关在一间小房间里与书打交道,他们就会丧失自己的全部活力;他们也就变得无精打采,弱不禁风,变得木讷,不明事理;而他们的心灵将终生因体弱多病而吃尽了苦头。
“过早地给予孩子这种全面的教育,即使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判断力,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损害,而且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不加区别地对孩子进行这种教育,就无法做到针对他们的不同天赋因材施教。每个人除了身体结构是相同的而外,在出生时每个人却各有其独特的气质,而这种独特气质又决定着人的才华与性格,而且无法改变也无法束缚,只能因势利导,使之臻于完善。”德·沃尔玛先生认为,人的各种性格本身是好的,健康的。他说道:“天性绝无过错[23];人们归咎于天性的种种错误都是因所受的教育不好造成的。即使是恶人,其习性若能得到更好的引导,也能做出一些大好事来的。即使是一个徒有其表之人,若是从某个方面去看,也可能发现他是个有用之才,犹如那些奇形怪状的图像,若是把它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去观看,也会觉得它们是既好看又匀称的。宇宙万物都共向完美。每个人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中都有着自己一定的位置;问题就在于找到这一位置而又不打乱这个秩序。自孩子还在摇篮时期起,便开始运用一种始终一成不变的、而不随着人的才智变化而变化的教育模式,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如果给予孩子的教育大部分都是有害的或不恰当的,如果不让他们接受适合他们的教育,如果从各个方面遏制孩子们天性的发展,如果抹煞他们心灵的大智慧以便用华而不实的小聪明去替代之,如果不加区别地让不同禀赋的孩子都去接受同样的东西,那么必然是因一些孩子而耽误了另一些孩子,把孩子们的智力搅和得一团糟,尽管花费了不少的心血,但却扼杀了孩子们的真正天赋,很快就会发现,大人们所企盼的他们那种天才的火花,犹如昙花一现,不久便将熄灭,而被压抑的天性就永远丧失而无法复得,最后,落得个鸡飞蛋打,白费力气,那些小神童一个个既体不康身不健,而且长大了也是一些无才无德之人,让人一看便知是些弱不禁风、什么用处都没有的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