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掌状红皮藻(第2/9页)

“那你知道,她每年夏天都来这里吗?”

“这里?”

“对,就是这个小岛。她的避暑别墅在这里,离我们现在坐的地方不到一英里。她来了十八年,很多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从她写作的房间可以看到海,但现在那里的树长高了,挡住了视线。她和她那位伟大的朋友伊迪丝·刘易斯在一起。你读过《一个迷途的女人》吗?”

莉迪娅说读过。

“这是她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就是在这里写的,至少主要是在这里写的。”

莉迪娅意识到,那几个工人也在听,尽管他们没有抬头。她感到即使他们不看斯坦利先生,互相之间也没有眼神交流,仍然能够传达出一种带有宽容意味的鄙视。至于自己在不在这鄙视的范围之内,她并不在意。不过也许正因为如此,关于薇拉·凯瑟,她没找到什么可说的,也没告诉斯坦利先生自己在出版社工作,更不用说自己也算是个作家了。也可能只是斯坦利先生没怎么给她说话的机会。

斯坦利先生说:“我崇拜她已经六十多年了。”说完顿了一下,两手拿着刀叉,停在盘子上方。“她的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更加崇拜她,越来越崇拜。这里还有人记得她,今天晚上我就要去见一个女人,她认识薇拉,和她说过话。这个人八十八了,但人们说她还没忘。这里的人听说我对薇拉感兴趣,就想到了这样的人,并帮我取得了联系。”

“我感到非常高兴。”他严肃地说。

斯坦利先生一直在说。莉迪娅觉得这种说话风格有些似曾相识。她努力在记忆中搜索。虽然上大学时有一两个老师可能这样说话,但她想到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时期。那时有些人——为数不多的一些人——说话从来不管什么民主,从来不迎合别人。他们用语正式,字斟句酌,不无自得,尽管这种正式和学究气在这个国家只会引来别人的嘲笑。不,这不是事实的全部,嘲笑之外还有一份令人不舒服的羡慕。斯坦利先生让莉迪娅想起的,其实是很久以前存在于偏远城市里的旧式文化(当然她从未接触过,只是通过书本有所了解):那种高尚与得体,音乐会上的绒面硬座,还有安静的图书馆。他之所以选择崇拜这个作家,也与此有关:这一喜好和他说话的风格一样过时。莉迪娅觉得他不可能是老师,老师不会这样崇拜哪个作家,对他那个年纪的人来说恐怕也是如此。

“您是教文学的老师吗?”

“不是。噢,不,我没有那份荣幸。不,我都没有学过文学,十六岁就工作了。在那个时候,你没有多少选择。我在报社工作。”

莉迪娅想起某些出奇谨慎、保守、行文古板的新英格兰报纸。

“哦,是哪家报社?”说完她马上意识到,对这样一个小心谨慎的人来说,这么问未免太不礼貌了。

“你肯定没听说过,只是一个工业城市的日报。还有另外几家早年的报纸,这就是我的一生。”

“那么现在,你是想写本关于薇拉·凯瑟的书吗?”这个问题对莉迪娅来说并不突兀,因为她每天都在和想出书的人打交道。

“不,”斯坦利先生严肃地说,“我眼睛不好,不能多看书、多写东西了。”

这就是他吃饭为什么那么小心的原因了。

“不,”他继续说道,“不是说我没想过写本关于薇拉的书。本来是可以写写她在这个小岛上的生活的。传记有人写过了,但这一段人们说得不多。不过我已经放弃这个想法了,现在做调查只是自娱自乐。我带着一把轻便折椅去那里,在她曾经写作和看海的窗子下坐着。那里从来都没有人。”

“没有人维护吗?没成立纪念馆什么的?”

“噢,真的没有,完全没有。你知道,薇拉虽然给这里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人甚至看出了她的天赋——我是说性格方面,他们不可能看到她写作上的天赋——但另外一些人也认为她待人不友好,所以不喜欢她。让他们不高兴的原因是薇拉不爱交际,可是为了写作她必须这样。”

“他们可以向政府提议,”莉迪娅说,“也许可以从加拿大政府和美国人那里拿到一笔钱。他们可以保存这栋房子。”

“嗯,不过这件事不应该由我来说,”他笑了笑,摇了摇头,说,“不应该,不。”

斯坦利先生不希望有其他崇拜者来打扰他在薇拉窗下的独坐,莉迪娅应该想到这一点。如果有别人介入,在薇拉的旧居旁竖起牌子,印制宣传单,如果这家叫“海景”的旅馆不得不改名为“岩石上的阴影”[7] ,那么他这份个人的朝圣还有什么价值?他宁愿让那栋房子坍塌,任上面荒草丛生,也不愿意看到那样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