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惠特科姆下士(第2/5页)
“谢谢你,长官。”
军官餐厅和士兵餐厅各有五个,牧师不清楚那天他被安排在哪个餐厅就餐,因为科恩中校为他制定的轮餐制度十分复杂,而他又把记录本忘在帐篷里了。随军牧师是隶属大队司令部而又没有住在大队司令部那幢破旧的红石大楼里的唯一军官,他也没有住在大楼周围散布的那些较小的建筑里。牧师住在大约四英里以外的一块林间空地上,位于军官俱乐部与四个中队营区中的第一个之间,这四个营区从大队司令部向远处一线延展开去。牧师单独住在一顶宽大的方形帐篷里,那也是他的办公室。夜晚从军官俱乐部传来狂欢的声响常常弄得这位过着半被动半自愿放逐生活的牧师在行军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偶尔吃几片温和的安眠药帮助睡眠,却也没觉得有什么效果,而且事后还要内疚好几天。
同牧师一起住在林间空地的,就只有他的助手惠特科姆下士了。惠特科姆下士是一个无神论者,也是个心怀不满的下属,他觉得他做随军牧师的工作可以做得比牧师本人好得多,因而把自己看作社会不公正的受害者,被剥夺了基本权利。他住在自己的帐篷里,帐篷同牧师的一样宽敞、方正。自从发现牧师不会为此责罚他以后,他就公开对牧师粗鲁无礼、轻蔑不屑。空地上两顶帐篷相隔不到四五英尺远。
牧师的这种生活方式是科恩中校为他制定的。让随军牧师住在大队司令部大楼之外,一个很好的理由就是科恩中校的理论,说牧师和他的大多数教区居民一样住帐篷,可以使他们保持更密切的联系。另一个不错的理由是,让牧师成天待在大队司令部附近会弄得其他军官很不自在。同上帝保持联系是一回事,他们也都很赞同;但让他一天二十四小时在周围出没,就是另一回事了。总而言之,正如科恩中校对紧张不安、眼球突出的大队作战参谋丹比少校描述的那样,随军牧师的事务十分轻松,也就是听听别人诉说烦恼,埋葬死者,看望卧床的病员和主持宗教仪式,没有别的。而且科恩中校指出,眼下再也没有多少死者需要他去埋葬了,因为德国战斗机的反击实际上已经停止,还因为,据他估计,将近百分之九十的阵亡人员不是死在敌军防线之后就是消失在云层里,牧师根本不用去处理尸体。主持宗教仪式自然也算不上特别劳累的事,因为每周只在大队司令部大楼举行一次,而且只有少数人参加。
其实,牧师已慢慢喜欢上了林间空地的生活。他和惠特科姆下士都获得了一切便利条件,这样他们谁也不能以生活不便为由,要求搬回大队司令部大楼。牧师轮流到八个中队食堂按不同的组合吃早餐、中餐和晚餐,每到第五餐上就去大队司令部的士兵食堂吃,每到第十餐上就去那里的军官食堂吃。还在威斯康星州家中的时候,牧师就非常喜欢园艺,而每当他注视那些小树低矮、多刺的枝条以及几乎把他围起来的齐腰深的野草和灌木丛时,他的脑海中便现出一幅物产丰饶、果实累累的美好景象。春天,他很想绕着帐篷窄窄地种上一圈秋海棠和百日菊,却因害怕惠特科姆反对而没种成。牧师十分欣赏这青翠的环境带来的隐秘和隔绝的气氛,以及在那里生活所产生的种种遐想和幽思。现在来找他倾吐苦恼的人比以前少了,他也对此心存几分感激。牧师不善与人交往,谈话也不大自在。他很想念妻子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她也想念他。
除了信仰上帝以外,牧师最让惠特科姆下士不快的就是缺乏主动性,少了点闯劲。惠特科姆下士把这么少人参加宗教仪式看成是他本人地位低下的反映。为了点燃伟大的精神复兴运动之火——他想象自己是运动的总设计师——他的头脑里狂热地蹦出许多富有挑战性的新主意:盒饭午餐、教堂社交、给战斗伤亡人员家属寄送通函、审查信件、玩宾果游戏。但是牧师阻止了他。惠特科姆下士对牧师的限制很是恼火,因为他发现到处都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他断定,正是牧师这种人把宗教的名声搞得这么坏,让他们都沦为社会的弃儿。跟牧师不同,惠特科姆下士十分厌恶林间空地的与世隔绝。等他把牧师搞掉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搬回大队司令部大楼,这样才可以置身最火热的地方。
牧师离开科恩中校驱车回到空地的时候,惠特科姆下士正在外面闷热的潮气里,用密语同一个圆胖的陌生人交谈。那人穿着栗色灯芯绒浴袍和灰色法兰绒睡裤。牧师认出浴袍和睡裤是医院的统一服装。两人谁也没有理他。那陌生人的牙龈被涂成了紫色;他的灯芯绒浴袍后面装饰着一幅图画:一架B-25轰炸机正穿过橘红色爆炸的高射炮火。浴袍前面则装饰着六排整齐的小炸弹,表示飞满了六十次战斗任务。牧师被这情景打动了,于是停步凝望。那两人停止了谈话,默默地等着他走开。牧师匆匆走进帐篷,他听见,或者想象他听见,他们在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