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3/5页)
第一天举行了祭十字架仪式,木十字架非常大,有五米高,活像个巨人、亚达马斯托尔或者别的什么人,也许像上帝那样大;众人站在十字架前都在胸前划十字,尤其是国王,女信徒们还泪流满面;祭祀仪式结束以后,四位神职人员把十字架抬起来,每人抬一个角,插在特意准备的一块石头上,但这块石头不是阿尔瓦罗・迪约戈切割的,中间有一个洞,把十字架的底脚插到里面,尽管十字架是神的象征,要是没有东西夹住是站不住的,这与人相反,人即使没有腿也能站直,问题在于我们想不想站立。管风琴弹出优扬的乐曲,乐师们吹起笛子,唱诗班唱起来;因为教堂容纳不下,没有进去或者身上太脏而不能进去的人们和那些来自镇上及其附近地区未获准进去的人们都留在圣殿外边。只能听听对唱赞美诗和圣诗的回音了,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啊,第二天,海上来的一阵狂风摇撼着整座木制建筑物,人们又受了一次惊吓,但风终于过去了;啊,第二天,人们又高声欢呼,备受恩宠的1717年的11月17日,场地上举行的盛典更加壮观;早晨7点,寒气袭人,附近各教区的主教率领其神职人员以及众多的百姓已经聚集到这里,很可能正因为如此,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黑人们还常常谈论这一天,报刊上也常常提到这一天。八点半钟,国王驾到,他已经吃过巧克力,是侯爵亲手送上去的;这时候游行队伍排好了,前头是七十四名圣方济各会会士,随后是当地神职人员、主教十字架、六位身披绛紫色斗篷的乐师、穿白色法衣的小教堂神父、不计其数的各教派教士;有一块空地是为后来的人们留下的,他们是身穿白色或绣花法衣的受俸牧师,每位牧师前头都有高贵的佣人为其提着法衣,以免拖在地上;他们后面是大主教,他身穿珍贵的祭祀法衣,头戴大主教法冠,这顶法冠更加昂贵,镶着巴西宝石;再后边是国王和王室成员、本地法官和市议员、区地方法官和许多平民,如果计数的人没有数错的话总共有三千多人;这一切都是为了区区一块石头,为了这块石头天下的要人都聚集到这里,鼓号声惊天动地;还有骑兵和步兵,还有德国卫队,许许多多平民百姓,马芙拉镇从来没有见识过如此壮观的人山人海场面,但教堂里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大人物们进去了,小人物们当中只有那些善于取悦于人者才得以进入,因为事前士兵们已经大声宣告了规则;这是上午发生的事,狂风已经停止,只剩下这个季节特有的清凉的微风撩动旗帜和女人们的裙子,但人们心中燃烧着纯洁的虔诚,灵魂沸腾若狂;如果说有的人精疲力尽,那是因为他们的意志要脱离躯体,布里蒙达来了,这些意志不会走失,也不会升上星际。
先向主基石进行祭拜,接着是辅基石和一个斑纹大理石匣,这三件东西最后都要埋进地基;随后用㫒架抬着开始游行,石匣里装着当时的钱:金币、银币和铜币,装着几个勋章:金质、银质和铜质勋章,还有写着还愿书的羊皮纸;游行队伍转了整整一圈让人们观看,所到之处人们都双膝跪下;他们总是有下跪的原因的,一会儿是十字架,一会儿是大主教,一会儿是国王,一会儿是众修士,一会儿是受俸牧师们,干脆他们就一直跪着,我们完全可以说,许多人都在跪着。国王、大主教和几个随从终于向放置3件石器的地方走去了,他们沿着一个两米多宽、有三十级的梯子下去,三十级的梯子或许是标志着三十种钱币。大主教在几位受俸牧师帮助下拿着主基石,另几个受俸牧师拿着辅基石和斑纹大理石匣,后面是国王和西斯特尔教团会长,作为施主,他应当拿着盛钱的匣子。
国王就这样下了三十级梯子,到了地里边,看来像与世界告别;要不是由于有祝福、无袖法衣和祈祷显得大不相同,倒是像下地狱的样子;要是这坑里的高墙倒塌了可怎么得了;啊,陛下不要害怕,我们用巴西优质木材支撑这些墙壁,这里有一个包着浅红色天鹅绒的凳子,在民族和国家礼仪中这种颜色用得极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我们会看到,剧院的幕布也要用红色的;凳子上放着一个装满圣水的桶,还有两把扫帚,扫帚把上缠着绸缎和银线绳;我是工长,把这桶石灰倒进去,陛下用这把银制石匠的勺,请原谅,是石匠用的银勺,如果石匠用银勺的话,陛下用这把勺把石灰推一推,不过在这之前要先把扫帚在圣水里蘸湿,在石灰上洒一洒;现在好了,你们帮我把主基石放下去,不过要由陛下用手最后摸一摸这基石,好,请再摸一下,让所有的人都看见;陛下可以上去了,小心不要掉下来,这座修道院剩下的部分让我们来建吧;现在可以放下另外两块石头了,主基石两头各放一块,贵族们再拿来十二块,从有使徒们以来十二就是个幸运数字;把石灰桶放在银制篮子里,把主基石和其他石头之间的缝填严实;当地侯爵学着石匠助手的样子把石灰桶放在头上顶着以表示他的虔诚,因为当年没有机会帮助耶稣扛着十字架;他把石灰倒出来,一定累得很,但此举会产生不错的效果;可是,先生,这不是生石灰,而是熟石灰,没有生命;和意志一样,布里蒙达会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