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双更)(第2/4页)
顾菀坐上去,语气中含了些撒娇:“要不是皇祖母开口,孙媳都不晓得自己竟然喝了酒。”
“傻孩子,就数你脾气最好。”太后点了点顾菀的鼻尖,亲昵道:“要是哀家年轻时,被人这样挤兑,早就当场说起来,和点燃的炮仗一样。”
而后又颇为心酸地拉住顾菀的手:“哀家知道你从小就不容易,才这样争气又懂事,对哀家也上心孝顺,你放心,不论往后如何,哀家一定护住你与锦安。”
“皇祖母不用烦心这些,若论保护,也该是我与锦安做的事情。”顾菀握住太后的手,轻笑地转开话题:“最近京城里,很流行用梅花汁子兑了珍珠粉做成浣手膏,还掺了点金箔细粉,瞧着可好看,回头我给皇祖母带一些来试试。”
皇宫中用的东西自然是天底下最好的,但为着宫里头主子的安全着想,所用的东西都是要经由检验、再由宫人试用,确认长时间使用并无大碍,这才能够送给主子们使用。
这浣手膏才出来一个月,还没被纳入殿中省的采购名单中。
不过顾菀自己用了两回,无碍后才敢和太后提起。
太后人老了,爱美的心思还在,听完后果然转移了注意力,连声道好。
“嗳呦,这种好东西,哀家可一定要好好试一试。”
如此一路笑谈着到了寿康宫。
李嬷嬷早就得到消息,将寿康宫的地龙给暖起来,站在门口都能感受到一阵如暖春的风。
扶了太后下轿辇,顾菀就笑意婉婉将太后的手交予李嬷嬷:“孙媳想去外头转一转,就不打扰皇祖母歇息了。”
“好,记得在散宴前回去就成。”太后和气应了一声,目光落在顾菀手中的手炉上。
等回身往殿内走去后,她带着点疑惑对李嬷嬷嘀咕道:“哀家瞧着,肃王妃手中的手炉套子也颇有些粗糙了,你去查一查,可别是殿中省瞧着肃王妃脾气好,就用什么次等货色来搪塞。”
李嬷嬷捂嘴笑道:“殿中省即便做得太差,也做不成那样简单的——太后娘娘仔细瞧瞧,那必定是原先不擅长的人编织出来的。”
“肃王妃这样珍惜地放在手中,指不定是肃王殿下亲自编的呢。”
太后听后不觉一笑:“这样倒好,和和美美的,远胜那等勾心斗角、心思龌龊之人。”
李嬷嬷闻言,缩了缩脑袋,不敢接茬,只在脑海中飞速转动:太后娘娘这话里头,肯定有皇后,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别人呢?
*
太子得知自己能被放出去参与元旦宴会时,是又惊又喜的。
他以为皇上是原谅了自己。
是了,是了,自己是嫡子,十岁那年就被加封为太子,即便犯了错,父皇也一定会原谅自己。
更何况,这回春闱之事,是他头一回单独执掌大事,又过于信任礼部尚书,这才让吴太师这等贼人钻了空子,祸乱科举,实在是惭愧宁死,自愿请罪重罚——这是李丞相教予太子的说辞,此时在太子心中已然成为事情真相。
可李丞相派人传话来,让他禁足解除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找皇上态度诚恳地认错。
不,不止是态度诚恳,如果可以,哪怕是用下跪、抱腿这样的法子,都要让皇上态度松动,认为太子已然是真心悔过。
等这一关过了,后面一段日子,一定要谨慎做人,不但不能找美人,还要勤勤勉勉做好皇上吩咐的每一件事情,如果皇上没有吩咐,也不能闲暇度日,而要极尽所能做的孝顺之事,若是有“卧冰求鲤”、“扇枕温衾”这样的机会,必须要抢在武王和肃王的前面完成。
这是李丞相经过精心挑选,选出的最适合的道路。
既然在皇上眼中,太子在政务上出了大差错,还有以权谋私、意图不轨这样的致命嫌疑,与其和武王一样,想着再办几件漂亮事情得到皇帝的重新重用,不如先放下太子的身份,做好一个孝顺的儿子,日日真心侍奉在榻前,再慢慢地找机会将政务给渗透进来,当皇上真心信任之时,就是翻盘的最佳时机。
在太子努力的这段时间,他亦会蛰伏下来,做出身子不好、预备上折致仕的模样,放松皇上对李氏一族的疑心,再暗中安排人选,找准机会在皇上面前给武王和肃王穿小鞋,或是唆使武王与肃王在朝政上犯下更大的错处,使得皇上渐渐念及太子的好处来。
为此,李丞相还特意嘱咐了自己随着年龄增长、反倒是愈加不如从前的妹妹李皇后,让她好生呆着,不要在后宫中再出手,惹得皇上烦心,对李氏的印象更不佳。
至于掌了部分宫务的顾菀,李丞相压根就没放在眼睛里:说到底就是个养在京郊、十分美貌的庶女罢了,现在母家还被贬黜,若不是有个王妃身份,早就在皇宫中没有容身之处了。虽说宫务管理得不错,甚至得了皇上的赞善,但谁知道是不是太后抬举的?一旦肃王在前朝被斥,照着皇上的性格,肃王妃当即就会被剥夺宫权,最后兜兜转转,那凤印还是要回到皇后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