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4/5页)
曾厂长对自己这个主意也有些自得,不过,“就怕职工不乐意去。”
好像在用职工做人情似的。
“咱们从仓库挑一些熟手借过去,大华那边应该会有所表示吧?”狄思科想了想说,“没关系,咱就派十个人,要是大华不发工资,咱厂里可以意思一下。”
曾厂长颔首说:“行,每天给大家多发七八块钱的工资。”
一天顶多八十块。
这可比请客户唱歌吃饭便宜多了。
然而,人家大华的领导还是很懂规矩的,厂里给对方打电话说,可以支援他们一些理货能手时,对方特别高兴。
当即就表示,十个人不够,借我们二十个吧!
每人每天给补贴十五块的交通食宿费。
这个日薪可够高的,听到消息的职工们报名相当踊跃,厂里当天就出了一趟车,将这二十人送去支援大华超市了。
*
临近下班时,狄思科接到了媳妇打来的电话,她今晚临时有饭局,晚上接孩子的任务仍是他的。
狄思科毫不犹豫地答应着,正好让他家那俩土包子,再感受一次坐车车的快乐。
“媳妇你晚上跟谁约的饭啊?用我去接你不?”
“咱大哥和嫂子约的我,不用接,应该不会喝酒。”
狄思科皱眉,她口中的大哥和嫂子,显然就是他大哥和林桐了。
如果是她娘家大哥于晏的话,她会说“我大哥”。
“大哥找你啥事啊?还至于跑到外面请一桌?有什么事就来家里谈呗!”
“好像还有其他客人,来咱家可能不方便吧。”于童隐约能猜出个大概,但她没跟二狗子说。
狄思科问清楚他们聚餐的地点,说了声晚上一起去蹭饭,就挂了电话。
他骑着豪华双人座椅二八大杠赶去了幼儿园,接上孩子后,又带着他们领略了北京晚高峰时段的自行车大潮。
吭哧吭哧骑到饭店时,整个后背都湿透了。
晚上这次轮到姐姐坐在后座里,狄嘀嘀嘟着嘴给爸爸吹吹,虽然一丝凉意也没能感受到,仍是把老父亲感动到了。
在闺女的小揪揪上使劲撸了一把。
“一会儿在饭局上,想吃啥就跟爸爸说啊,咱今天可劲儿造!”
狄嘀嘀很自然地说:“吃巧克力!”
“嘿,都知道吃巧克力啦!幼儿园里教的东西挺杂呀。”狄思科将车子锁好,怀里抱着一个,肩上扛着一个,敲开了包厢的房门。
包厢里已经坐了五个人。
除了大哥两口子和于童,另两位也算是半生不熟的熟人。
其中一个是电影演员陈庆山,这两年内地比较火的青年演员,因拍摄喜剧电影而走红。
另一个狄思科也认识,电影厂的老牌导演孙奇保,早年间跟灯光师老狄合作过,现在又跟大哥这个小狄合作了。
狄思科将孩子们放到地上,热情地跟两人握手寒暄。
“孙导的电影我从小看到大,陈老师的作品也是一部都不落,每次上映都要第一时间去电影院抢先看。没想到今天能见到大明星真人呀!”
另两人也笑着说,狄老师的每张专辑都有买,好几首歌都非常喜欢。
双方商业互吹了一波。
狄思科知道这些人约饭肯定是有事要谈的,让两个孩子跟客人们问好后,就默默伺候这俩小祖宗吃饭了。
两个崽坐在椅子里,还没有桌面高。
抻着脖子往饭桌上的菜色瞄,看中了什么,就像万岁爷似的,伸手一指。
狄思科得了指示,便像侍膳那什么一样,给人家布菜。
父子三人对菜色都比较满意,而主张请于童吃饭的孙奇保,心里却有些焦急了。
“于总,这个本子是我打磨了三年的,之前想找美国或者日本的公司投资,不过,我寻思这到底是咱自己的电影,总不能一直靠着外国人的投资。”
于童只在孩子们刚进门的时候,抽空瞅了一眼,之后就没再管过其他人,静静坐在那里读剧本。
她觉得孙导这话说得不实诚。
外国公司投资内地电影,主要是投资第五代名导的片子,内容有一定厚度,反应历史或社会问题,在国外电影节上能够斩获奖项。
但孙导这个本子,明显是一部喜剧,虽然也有些黑色幽默,针砭时弊的内容在里面,但是想要用这种本子吸引境外投资,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她放下剧本,笑着说:“孙导,不瞒您说,我对投资影视行业还是很有兴趣的……”
闻言,孙奇保眼睛一亮,他觉得事情有戏。
“只不过,这两年国产电影明显在走下坡路,我那个影视公司是刚成立的,只敢在电视剧上试试水,对电影市场还是有点摸不准的。前段时间有朋友想让我接手一家电影院,我对电影市场也做了一些了解,叫座的电影基本都是从境外引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