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4/5页)
徐处长爽快道:“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别拐弯抹角的!”
“我是想跟您商量一下,能否把我们安排去固定的展位?最起码得让我们帮人家把业务谈下来吧?”狄思科挠头道,“我第一天帮纺织品公司当翻译,订单还没谈下来呢,第二天又被工艺品洽谈室喊去卖熊猫背包了,然后又有新人接手纺织品公司的翻译工作。这不是浪费人力嘛。”
“看来咱们小狄同志是想做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了?”
“领导安排我什么,我就干什么。”狄思科快速扒了两口饭说,“我一切行动听指挥。”
“那我就不给你安排工作了,”徐处长笑道,“你自己出去找找路子,看哪里需要翻译,你之后的几天就长期在人家那里扎根儿吧!”
狄思科根本就不用费心找路子。
他直接把袁媛手头的工作“抢”来了。
这袁大姐也是够倒霉的。
第一天来洽谈会就被技术进出口公司要了过去。
本来这也没什么,但她要帮人洽谈的是一个止血纱布的项目。
两个负责人都是技术专家,跟袁大姐一样不怎么爱说话。
谈生意嘛,肯定要有来有往,讨价还价的。
他们可倒好,人家一压价,他们觉得不划算就不谈了。
袁媛只是个翻译,起到一个在中间传话的作用,人家技术专家怎么说,她就怎么转达,并不需要帮忙谈生意。
所以,第一天生意没谈成,她也没怎么在意。回到了外宾接待处,以为第二天能像其他人一样接到别的工作。
然而,第二天她又倒霉地碰上了这俩技术专家。
如今已经是第四天了,那俩专家的止血纱布还没卖出去呢。
连袁媛这个翻译都跟着上火了。
狄思科得了徐处长的准话,便把袁媛从那两个技术专家身边解救了出来。
“张工李工,您二位到底想不想卖技术啊?”狄思科叼着一根冰棍说,“别人都开张了,你们不着急啊?”
“急也不能贱卖。”张工推了推眼镜说,“我们公司的项目大多数都是进口项目,我们手头这个是为数不多的出口技术项目之一,还等着用这个项目出口创汇呢!”
“那得有人买才能创汇呀!”狄思科将冰棍杆扔进垃圾桶,拿起桌面上的介绍资料认真翻阅,“张工,咱们这个止血纱布获得过尤里卡世界博览会的金奖啊?”
“对啊,所以我们才不舍得低价卖。”
“那咱得把这金奖的优势突出出来啊!做生意可不是谦虚的时候。”
狄思科去组委会找来了一个超大号背板。
用英语和法语在上面写道:“我们有一种神奇的止血纱布,曾获比利时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博览会金奖。”
又请翻译室的其他翻译,将俄语、德语和阿拉伯语的版本也写上去。
然后就将大板子立在展台前,为走过路过的客商展示。
这种技术是有针对性的,不是什么客商都有谈判资格。
所以,等到下午快闭馆的时候,三人才等来第一个法国客商。
人家逛过来,询问这所谓的神奇的止血纱布到底有多神奇。
狄思科只是造个噱头而已,止血纱布又不是止血药,能有多神奇啊。
不过,这项技术得过国际金奖是事实,他按照两位专家的演示,将这种止血纱布的技术优势翻译给客商。
法国客商听得很认真,最后却摇头说:“你们这种生产技术,与我上个月在日本见到的一种技术差不多,他们的报价比你们的低了三成。”
这就来到讨价还价环节了。
狄思科将他的话如实翻译给两位专家,果然像袁媛说的那样,俩人一听到压价就冷脸。
而且这次还是跟日本的技术进行比较。
那点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立马就被激发了出来。
张工口气不善道:“你说的那种技术,我们也知道,当时是我们的手下败将!生产效率比我们的低两成!”
李工也说:“我们得到的是金奖!”
虽然听不懂两个专家的话,但只看表情和语气,客商也听得出不是什么好话。
不等狄思科翻译,人家就耸了耸肩,想要离开了。
狄思科赶忙将人拦住说:“杜邦先生,请您理解一下我们两位专家的心情。最近几天我们这种止血纱布频频被拿来与日本的技术进行对比。事实上,我们的技术要比对方先进很多,不论是生产工艺还是生产效率,我们这项得到金奖的技术,都更胜一筹!”
杜邦先生摇头说:“止血纱布的用途和效果没有太大差别,日本的那种技术就已经完全可以应付大部分医疗场景了。”
狄思科顾不上跟两位专家转述,直接说:“我们的技术报价略高,但售后绝对是对方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