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014章、消失的云梦(第2/3页)

步金山小世界与神釜冈小世界的规模差不多,但论打造手段之高超,步金山小世界可要差远了。昆吾洞天的规模也不小,但虎娃打开它之后,却发现那里的上古仙家早已不在,就连洞天环境都已经历过一次崩溃,可见还是当初凿建时留有缺陷。

所以虎娃也不着急,看着玄源如此开心适意,两人就一步步打造自家仙宫。开辟仙家洞天的同时,他们当然也在关注着伯禹治水的进展。变化每天都在发生,最明显的就是两人周围的云梦巨泽。

长达十余年的洪水泛滥,再加上劈开巫云山引巴原洪水下行,大量的泥沙淤积,云梦巨泽的面积已减少了三分之一,很多地方的湖底都露出了水面,甚至连接成片。在伯禹制定的治水方略指导下,周边各部民众疏浚水道、排除内涝,造出了大片沃野良田。

按照这个趋势,云梦巨泽的面积还将持续缩少,在两千年后,恐怕世间就不会再有如今的云梦巨泽,而成为周边各部民众安居的良田沃野,只在低洼以及几条支流汇入大江处,留下一片片湖泽湿地。

这场大洪水对中华各部民众而言,当然是前所未有的滔天灾祸,但灾祸过后也是后人之福。伯禹治水是顺势而为,利用地形地貌的变化,率各部民众改造出了更适合安居的家园,包括大江中下游平原与大江三角洲平原,而当时最重要的,就是后世所谓的湖广平原。

在很多、很多年后的后世,有一句俗语叫“湖广熟、天下足”。而湖广平原就是云梦巨泽消失后留下的良田沃野,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

巴原的东海也会在两千年后消失,化为大江两岸的良田沃野。后世之巴原,亦被人称为“天府之国”。无论是湖广平原还是天府之国,奠定的根基都在伯禹治水之时,此乃千秋万世之功。

湖广平原和天府之国不是在一天出现的,云梦巨泽和巴原东海也不是在一天消失的,有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逐步改造与开垦的过程,也是历代先人不断努力、而留给后世的礼物。

在大江河道两侧,尤其是相对低洼或是与支流交汇处,仍留下了大片湖泽湿地,这些地方仍不太适合开垦,它们有助于行、蓄洪水,是天然的水库。包括在巴原东海消失后,大江水系仍留有很多这样的湖泽,可以发挥调节气候、生态与洪水的作用,达到某种均衡。

在两千多年后,再有两千多年,各地人烟已相当繁茂,又有后人过度占据湿地、围湖囤田,则会打破这种均衡,对气候生态以及防洪抗旱带来不利影响,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与当年的伯禹无关。伯禹所为,在当时来看,是为后人打下了享受丰足的基础。

在上古时期,大江流域及云梦巨泽一带被称为南荒,大江以南甚至成为罪民流徙之地,因为在中原各部民众看来,那里杂树丛生、丘峦起伏,气候湿热且多有疠瘴,是偏远险恶、不适人居之地,至少不适合大规模的人口安居。

但大洪水以及治水改变了这一切,使南方很多地方不再险恶,生存环境也变得舒适,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与定居繁衍创造条件。这也意味着中华实际疆域由北向南延伸,伴随着城廓村寨的兴建、中华教化的推行。

当年伯禹离开巴原后,沿着大江原路走了回去。他并非崇伯鲧那样修为高超的真仙,也不可能以分化形神之身去各地治水,是赤着脚亲自走遍了各部,从蛊黎、飞黎、三苗、山黎、木黎、器黎到百越,然后渡江来到北岸,又穿过原共工大部的相柳部等地进入重辰,历时两年有余,基本解决了大江流域的水患。

治水以及建造家园之事当然未完,仅仅是湖广平原的开发都将持续两千多年呢,但那已是历代后人要去做的事情了,在改造与适应中去改善自己的处境。

天子重华按照承诺,在伯禹成功劈开巫云山、得到大江两岸各部支持后,便正式任命他为中华治水之臣,并封其为朝中司徒大人。

如今距伯禹领命治水,时间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三年。伯禹的治水计划是由南往北,大江流域初定,基本上问题都已解决,下一步便是要治理淮水。淮水在江河之间,如今差不多可称为淮泽了,大片湖泽甚至蔓延到了江河流域,也分隔了天下各部。

若淮水流域得不到有效治理,各部融合、炎黄归流恐怕就会成为空谈,天子治下的核心疆域中原,也与天下其他各部往来交流受阻。伯禹离开重辰部之后向东北方向进发,渡过淮泽来到了彭铿部的领地,彭城城主芈连大人恭谨迎待。

伯禹治水每到一地,都要将《五刑》、《五教》、《九德》之典刻在人烟聚集处的树干上,并向民众宣讲。劈开巫云山往回走、正式治水的时候,又多了一件事情,就是命各地君首派官员记述皋陶之典,立于盟约并在领地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