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九州铸铁终成错一着棋差只自怜(第10/11页)

“云夫人”道:“那又是什么?”龙成斌说道:“段氏在大理称王,始于宋氏。宋氏积弱,鞭长莫及,只好让他自立为王。大理汉夷杂处,汉人少,夷人多。段氏本来也是夷人,只因年代久远,汉化日深,如今已与汉人无异罢了。”

“云夫人”淡淡说道:“我倒没有门户之见,至于是否汉人,那也无关紧要。”龙成斌道:“问题却也不在大理段氏并非汉人。”“云夫人”道:“然则在于什么?”龙成斌道:“宋代积弱,鞭长莫及,把大理视同化外,只好让段氏自立为王。但我朝就不同了,太祖(朱元璋)灭元,把蒙古人逐出漠外,四夷宾服,封功臣沐英为黔国公,坐镇云南,当时就想把段氏削除的。只因不欲操之过急,而段家在大理又颇有威信,故而让他保持王位,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军政大权则早已不属段家了。所谓‘王爷’,不过是个虚衔。”

“云夫人”皱了皱眉,说道:“你和我说这些干嘛?段剑平是‘小王爷’也好,是老百姓也好,只要她爹爹喜欢,她自己也喜欢那就行了。”龙成斌陪笑说:“婶娘说的是,我也并非是看重权势的人。不过,是老百姓还好,倘若是朝廷疑忌的人,瑚妹嫁了给他,那就可能惹祸上身了。”说至此处,龙成斌看了“云夫人”一眼,跟着压低声音说道:“我这次去见叔叔,得知一个秘密的消息,朝廷准备对付段家,为期恐已不远!

“偏偏这位‘小王爷’段剑平又不自检点,他和江湖上的三教九流的人物交游,那还不算,甚至和雁门关外的金刀寨主,暗中也有往来。皇上正在密令叔叔,暗中派遣高手,搜罗段家私通叛逆的证据。但因最近瓦剌南侵,边关告急,这件事情才暂且拖延。”

“云夫人”道:“哦,原来你的叔叔是因为得到了皇上密令,恐怕我受牵累,故而担心的。”心里却是不大相信丈夫会有如此好心,肯为她们母女着想。“文光城府甚深,做一件事必定是权衡过利害的。莫非他是有甚图谋?”

心念未已,只听得龙成斌果然说道:“叔叔的意思,还是把瑚妹接了回来,早日替她找个婆家为妙。听叔叔的口气,似乎在他的心目之中,亦已有合适的人家了。”

“云夫人”道:“是什么人家?”

龙成斌道:“叔叔没有明言,我也不便问他。不过叔叔有封家书给婶娘,或者信里会有言及。婶娘,你可有精神阅信么?”

“云夫人”道:“好,你拿给我看吧。请你出去叫丫头拿参汤给我,不必你在这里服侍了。”龙成斌也好像有点尴尬的神色,应了一个“是”字,暂且告退。

“云夫人”拆开丈夫的家书一看,这封信果然是和她商量云瑚的婚事的,但他心目中的“女婿”却又是大出她的意料之外。

原来她的丈夫,竟然主张把她的女儿嫁给他的侄儿龙成斌!

他说云瑚虽是她的女儿,名分上和龙成斌也算属于“兄妹”,但毕竟一个姓龙,一个姓云,并非不能婚配。这个侄儿将来是要继承他的,不如亲上加亲,就让他们成为夫妻,两全其美。

但“云夫人”可不觉得这是一件“美事”。这倒并非她拘泥“伦常名分”,而是她从自身的遭遇,觉得这件事决不可行。

她在龙家,精神上已经是感到痛苦的了。她的女儿性情和父亲一样,比她倔强得多。她是不能想像女儿会做龙家的少奶奶的。何况女儿很可能已有了意中人呢?

在她喝过了参汤之后,龙成斌又借口向她请安,走来和她搭讪了。

“叔叔的家书看过了么?”

“看过了。”“云夫人”淡淡地说道:“没什么,只是普通的家书。”龙成斌因为说过自己不知道这封信的内容,自是不敢拆穿“云夫人”的谎言,大失所望,暗自想道:“婶娘或许是因为有所顾虑,一时未能决断,须得考虑几天。我也暂且不必迫她,慢慢的用水磨功夫吧。”

“这封信我没看过,但对瑚妹的事情,叔叔也曾对我有过指示。”龙成斌道。

“什么指示?”“云夫人”问。龙成斌缓缓说道:“叔叔说,婶娘如果愿意亲自去把瑚妹接回来的话,他可以同意。他还叫我陪伴婶娘去呢。要是婶娘觉得不便踏进云家的话,写一封亲笔书信也行,信我可以带给叔叔,叔叔会派人和我一起去接瑚妹的。”“云夫人”叹了口气,说道:“我病得这么重,哪里还有心思,一切待我病好之后再说吧。或许在我病好之后,我会亲自回京师去和你的叔叔商量的。”

龙成斌不敢过分催迫,说道:“等婶娘病好再说也好,不过——”“云夫人”道:“不过什么?”龙成斌道:“侄儿过两天恐怕就要出门,叔叔有点事情要我替他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