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寒露落梅花 谁把江湖记 (第11/14页)
唐宁看着王清,心道:“莫非这位‘神算子’是占卜算命之流?”
各门派接到请柬千里迢迢赶来,却未料第一天居然乱哄哄一事未办。这些江湖中人风餐露宿倒也寻常,此刻安下心来,考虑是否与长安剑宫结盟。只苦了那些养尊处优的少年游侠儿,近的长安、咸阳,远的从东都洛阳赶来,这夏日炎炎吃了些许苦头,如今却被凉在场中!禁不住喧嚣不休。
闹了一阵,眼见无人搭理,这些纨绔子弟便安静下来。此刻正是午后最热时分,喉咙吼喊两句便要冒烟,还是躲在凉棚里舒适得多。家住长安的便开始驱车骑马返程。
眼见无事,一些看热闹的闲人也开始准备离场。便在此时,东面棚中挑出一张布告。众人呼啦啦拥上前去看时,见布告上写着“招贤榜”三个大字,下面尚有若干小字。众人挤挤搡搡看不清楚,便公推一人朗读。
那人清一清嗓子,大声读道:“招贤榜。河北魏州武灵门创派一百二十年,以‘武灵箭’威镇河北,门下弟子三千,功名最著者除历任节度使外,兵马使十人、虞侯五十六人、军将二百七十八人。凡武功精进、尤善骑射者,本门扫地置酒、虚位以待。年十八以下少年,聪颖敏悟,属可造之材,亦可投入本门,必有前程。河北武灵门。”
这“招贤榜”一出,登时惊动台上台下众多门派豪客。那横海盐帮与武灵门仅一座之隔,见状忙召集帮中长老议事,执法长老道:“我看武灵门有意与长安剑宫结盟,你看他座下左使出出进进,分明是在私下和长安剑宫谈判。”
另一长老道:“武灵门此举实在高明,无论与长安剑宫是否结盟,自身势力壮大最是要紧。那武灵门弟子皆在军中,掌门便是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倘若此番大会精英尽被武灵门招去,魏博更将军威大振,河北各镇只怕都要唯魏博之命是从了。”
那执法长老怒道:“他招得,我便招不得?我们横海盐帮不也便是沧州横海军么?与他们武灵门本就是平起平坐。他武灵门历来以‘武灵箭’一脉相传,如今竟肯招外人入门。我们盐帮兼容并蓄,汇集三山五岳之人,今日得此良机岂容错过?”
盐帮掌门点头道:“两位长老所言极是。我帮地处沧州,偏远了些,地理稍占不利,且只有一州之地,不比平卢驼山派、成德无极帮、卢龙幽燕帮、魏博武灵门都有七八乃至十数州,依我看需将招贤条件更优厚些。”
执法长老点头慷慨道:“掌门此言有理。为了光大我帮,某家决不惜一己之利,不管何人,只要胜得我手中刀,某家情愿将执法长老之位让与他做。”
盐帮掌门动容道:“长老对本帮忠心耿耿,真可使天地动容,长老执法二十年,最是公正无私,本帮兴盛长老当记大功。只是执法乃帮中根本,非你老莫属,不可轻付他人。依我之见,有胜得执法长老者,本帮另设长老之位实授与他,诸位长老可有异议?”
各位长老也无异议,议定下去,便也张出一张“招贤榜”来,那执法长老跳入场中,抱刀立在当中,只等有人挑战。
一时之间,大小门派皆挂出招贤榜来,场中再无人喧闹,众人四下里观看榜文。
唐宁也起身四顾,见各处所悬榜文内容相近,大体分为四类:一类军职,多是与地方藩镇关系密切的,以平卢驼山派、横海盐帮、卢龙幽燕帮、魏博武灵门最为有名;一类镖局,以黄河镖局、扬州镇海镖局名气最响;一类江湖中与官府无涉的帮会,以漕帮最大;第四类却居然是山寨,原本最有名的柳家寨此番进京者皆被杀,挂榜的山寨便以横行江淮之间的安庆安乐寨为最。
要说榜文最奇的当数幽燕帮和安乐寨了,那幽燕帮榜文道:“凡开唐勋臣、瓦岗英雄、贾家楼结义三十六兄弟之苗裔,免试入帮。”安乐寨榜文更奇:“本寨礼贤下士,急需军师一名,须举人身份,进士尤佳,熟读《孙子兵法》及《三国志》者,饷银十万两,兼会武功者饷银二十万两,现讫。”
安乐寨纵横江淮二十余年,与扬州镇海镖局及漕帮成为死敌。安乐寨旗下五百寨众,个个会武,漕帮虽号称帮众逾万,却大多是普通百姓,是以双方冲突几十次,都是安乐寨占了上风。后来镇海镖局相助漕帮,才反败为胜。从此安乐寨节节败退,由滁州一路退到安庆。寨主仇六安痛定思痛,分析败因,认为寨中尽是勇士,每逢大战,无不以一当十,却接连败给乌合之众,主因乃是有勇无谋,是以不惜血本招纳军师。
此榜一出,对面棚中漕帮与镇海镖局登时怒目相向,双方此次参加大会,所来不过十数人,一旦接战,谁都无必胜把握,是以只呈对峙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