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十二章(第6/62页)

县令忙道:“够了!够了!以前最多由州府行文公告,那些人已经心满意足,眉开颜笑,如果由兵部行文褒勉,他们恐怕做梦也想不到呢!”

“好!那下官就将此事具报京中,兵部行文,不日即可下达,贵县等着好了。”

县令想了一下才道:“褒勉之事倒是不急,倒是上差所超支的款项,恐怕难以弥补,因此卑职这个……”

他是个实心人,捧着那一叠飞钱,似乎不敢收下,李益笑道:“贵县就不必为这个担心了。”

“不!卑职虽然没有学过土木筑城之学,但担任地方官已经有数十年了,修城之务,也经办过不少次了,只有上差这一次才是切实施工,毫无花巧之处,不仅把卑职所报的失修之处修了,而且还有一些卑职以前未曾发现的小缺口也都修缮妥善,不像以前那些人,仅做个浮面工作,甚至还有挖了东墙补西墙的情事,所以卑职知道上差这一次施工上,的确已煞费苦心,亏损在所难免,连百姓们也有同感,所以卑职向他们提出透支的数额时,他们几乎难以相信,这次捐输是他们自动认贡的。”

“以前也有类似的情形吗?”

“有!这是本县第三次修城了,前两次的糜费多出上差两倍,所施的工程却不及一半,谁都看得出是浮报太多,所以不足之数虽然他们授意要卑职劝输,反应都十分冷淡,每户只肯出五千钱,只是卖卑职的一个人情。”

李益心中暗笑,这些人根本不知道朝廷拨下的款项有多少,按照一般的估计,自然会以为自己透支了,其实自己跟方子逸经过精密的算计后方着手进行的,就是这样花法,也仍然有敷余,所以加工修缮了一些未列入预计的地方,也是为了将来便以报销。

不过他心中也很感慨,以前的那些官儿吃得太凶了,难怪杜子明与尤浑对这方面如此热心,自己假如不是经过这一次实地的经验,做梦也没想到中间有这么多的浮支。

于是他笑了一笑:“贵县放心,我早有成算,所以要把一些未曾预列的地方也加以整缮,就是为了便于申请追加款项,好在有事实为凭,也不怕朝廷另行派人来查核,所以这些钱,贵县尽可放心收下,兵部高大人跟我私交极笃,而中书省卢大人为家岳,门下王阁老是世谊,下官这次出来,就是代表他们三方面,对外务作一番切实的了解,有些地方,我可以酌情增添,定然会得到支持的。”

县令听了他的人事背景,不禁肃然起敬,可是他对手中的这十万飞钱就感到更烫手了,李益笑道:“贵县拿下吧,这是我可以作主开销的,将来在别的地方,遇到贵县一定要贴私囊的时候,也可以小作挹注,这就是所谓取有余以补不足!”

这位县太爷饱受指点后,感激涕零而去,第二天是休息,后天就要启程别赴。

李益知道在这一天之内,由那位县太爷带头,以及几位乡绅的相互鼓吹之下,他的一番作为必然将引起一个小小的骚勤,后天他启程上马时,果然在那几位乡绅的策动下,当地的父老们在城门摆了香案,公送了一顶万民伞。伞是绸制的,并不值什么钱,但却是一项难得的荣誉,伞上绣的四个字“泽被黎庶”。

其实李益只是修缮了一些破缺的长城,对老百姓而言,实在谈不上多大的恩德,而万民伞却是对一位受到万民爱戴的官吏们表示的去思与敬意。

但是李益在施工期间对民夫的妥善照顾,以及毫无克扣的发放劳酬,更以霹雳手段惩治了两名恶隶,警惕了其他人,不敢再有私下需索苛勒的行为,这两件事是使得百姓们衷心感激的。

本来,对李益怀恨的应该是那些衙役皂隶,虽然被李益的手段吓破了胆,不敢再来作怪,而且还兢兢业业地从事,但心中不免总要暗骂两句。

可是李益最后论功计赏,认真办事的,就是那些胆子最小、素行最差的一批,他们鉴于两个同伴的受惩,唯恐李益再找到他们,抖出他们一些从前的弊端,所以才拼命地卖力殷勤。

而这些人也是话最多的,事后得到的封赏之丰,简直使他们难以相信,于是把满腔的怨恨牢骚一变为感激颂扬,因而促成了这一幕感人的送行场面。

李益很谦虚地谢了大家的好意,也代表朝廷慰谢了大家的辛劳,在再三的恳请下,他才受下了那顶万民伞。

当他向大家揖别的时候,居然真有人流下了眼泪,因为李益又恰如其份的做了些大得人心的事。

那两名受惩革退的皂隶也夹送行了,他们是来叩谢李益活命不杀之恩的,全县恐怕也只有这两个人的心中对李益是提不起感激之情,只是在上级与旧口同僚的强迫下,不敢不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