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22/22页)
卢闰英笑笑道:“现在更没人敢得罪你了,因为还有一批身负奇技,高来高去的江湖奇人异士朋友,他们若是替你出头,直截了当,半夜来个飞剑取首,谁人不惧?”
卢方道:“这倒是实话,十郎,现在朝野对黄衫客、贾仙儿等湖野异士,都十分顾忌,当鱼朝恩就诛之初,他们把鱼朝恩所蓄的一些死士带走,有人上表朝廷,要求追索,那时大家还不太明内情,不知道圣上会亲颁手谕,赦免了那些人的罪,所以钉得很厉害,尤其是于老儿,闹得十分起劲,说什么平民草莽之辈,干预朝政,庇护奸党,若不加征讨,国家威严何在?圣上不便明言,就往郭汾阳老千岁身上推。那老儿又上表弹劾郭千岁,汾阳王很妙,也不如辩解,只是上了一本,责成于老儿以兵部尚书之职,统率天下兵马,推举他任意调精兵一支,前往追捕鱼逆,吓得他脸都白了,连忙说这是武将的事,兵部尚书是文官,不谙武事。郭老千岁很不客气,当廷指斥他说,既然知道自已是文官不谙武事,就少出些鬼主意,滥言征伐。这是他碰的最大的一个钉子。”
李益笑道:“那他不是恨死了?”
卢方道:“可不是,他恼羞成怒之下,反责郭老千岁身为元戎,领兵征伐是本份,不该往文官身上推,分明是有意翼护,说那些人多为郭府门客,郭老千岁责无旁贷。”
李益道:“这一口咬得很厉害,圣上怎么表示?”
卢方道:“圣上只是笑,大概与郭老千岁早有默契,有关那些事,概由郭老千岁掮当,所以不作表示,而郭老千岁更妙,也不作辩解,只说他怕死,惹不起这些江湖人,所以不敢请命,也不敢叫别人去送死,于大人忠心为国,十分可敬,想必是不怕死的,该如何征讨之事,请与兵部隶司员,好好研究出一个办法来,老夫竭力支持……”
李益笑道:“这个回答更妙,总算给了他一个下台的机会了。”
卢方笑道:“这算什么下台呢,郭老千岁一生戎马,数度征伐,天宝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势力那等浩大,郭老千岁以寡系众,只有贼军十分之一的兵力,亲冒矢石,身先士卒,终于平定了贼乱,立下汗马功劳,又岂是怕死的人,这分明是调侃他,于老儿碰了这个钉子后。当时忍气吞声,不敢顶撞,回家后,苦思十几天,又想出了多不利于郭老千岁的条款,写好了奏章,正准备上朝奏劾郭老千岁,那知还没有呈览,圣上那天就发表了郭府两位世子统领禁军的旨意,于老儿才知道其中必然另有隐情,连忙把劾章撤了回来。”
“那不是更为光火了?”
卢方道:“这自是难免。不过这老儿善观风色,惹不起的人,他就不惹了。”
李益笑道:“难怪他跟甥儿过不去,原来是把那股怨气尝到甥儿头上来,以为甥儿好欺负。”
卢闰英道:“他一定把表哥当作是郭老千岁一党的了!所以才多方阻挠。”
卢方道:“真是郭老千岁一党倒也好了,这位老元戎现在在朝廷里说话有份量,可是这些居朝的武官为了避嫌远讥,极少营私结党。”
李益道:“他对我说过,为了黄衫客与贾氏兄妹的事,他不便为我太出力,甥儿也不想借他的力量,我自己办得了的事,又何必要烦他呢?现在甥兄回寓去把于老儿的信找出来,大人明日跟王阁老商定后,甥儿再来听取回音。”
卢方答应了,李益见天交二鼓,夜分已深,不能久留,连忙告辞了。
(请看“第二部 长干行”)
:
22 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