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章(第8/24页)
鲍十一娘道:“是的,我也知道三姑六婆,以媒婆最为人不齿。不过,凭心而言,我为人撮合姻缘,一向把良心放在中间,绝不会为了贪几个钱而伤阴德,撮合旷男怨女,也算是积隐功,上天就大概是念我这点好处,才给了我一个好儿子,到现在为止。我总算还没有挨过骂,倒是你们这个姻缘,使我有点悬心。十郎,从昨天回去后,我一直就心神不定,老好像是做了错事似的。”
李益听得有点揪心,微微色变道:“你这是信不过我?”
鲍十一娘道:“不,不是的,本来我担心的是你会负小玉的,可是今天听你一说,我才发现她们母女还有这么多的麻烦,十郎,我倒是劝你慎重考虑一下,是不是会影响你的前程?”
李益的耳朵很尖,一面在听她说话,一面也在注意四周的动静,他听见轻微的鞋履声,到了帘后停止了。知道霍家的人必然在附近偷听他们的说话,于是他一正神色,以微带傲气的态度道:“不,我考虑过了,王府的势力虽大,却未必能威胁到我李君虞,李十郎虽然暂时困顿于仕途,但所好还有一点文名,而来京师后,也结识了一批斯文同道,读书不但为进身,也是为了养志,士人的气节,就是表现在不畏权势上!”
鲍十一娘从没有看见他如此慷概激昂过,一时倒怔住了,良久才轻声道:“这又不是争意气,论气节的事,你想犯得着吗?”
李益一笑道:“我本来也不信有鬼神之说,可是信手作画,无意图容,居然与小玉完全一样,使我不得不相信冥冥之中,上天已作有意的安排,因此我不作考虑了。”
帘后的履声又悄悄移开,李益在心里暗暗地一笑,他知道刚才那番话,不管是直接也好,间接也好,都会傅到郑净持母女耳中去的,对他与小玉的事也多增一分成功了。
鲍十一娘却不知道李益是在借瑟而歌,看他那份认真的样子,倒是颇感意外,半响后,才轻轻一叹道:“十郎,媒由我作,事定于天,看样子是成定局了!”
这时,郑净持地出来了,背后跟着一个盛装的女郎。
虽然是低着头,还无法看见脸,但是那婀娜的身裁,斜削的双肩,盈盈一握的细腰,已经使李益销魂了。
郑净持含笑道:“李公子,这就是小女小玉。”
小玉盈盈裣衽,轻叫了一声,也就是那一刹那,她抬起了头,给李益作了惊鸿一瞥。
李益整个地呆了,这少女无邪的美,勾去了他的魂魄,使他连礼数都忘了,两眼直直地望着那倩妙的身影,鲍十一娘轻轻地触了他一下,才使他惊觉过来,连忙还了一揖,一向长于言词的他,竟讷讷地说不出一个字来。
对他失魂落魄的神情,郑净持倒是很谅解的微微一笑道:“公子觉得小女可是像画中人?”
这才触发了李益的灵机,连忙道:“是!是的!太像了,先前听夫人说,小侄还以为仅仅是几分神似而已,那知道竟会如此相似,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所以小侄乍然一见,竟致惊惶而失仪!”
郑净持笑道:“那是怪不得公子的,妾身见到公子赠小女的诗画,也是这个样子。”
回头朝小玉道:“玉儿,你一向对李公子的才华异常激贺,今天正好当面请教一下,你不是说李公子的那首,(开窗风动竹,疑是故人来)最富才华吗?现在已见到了公子本人,你们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了。”李益却有点讪然地道:“那只是遣情之作,不足为论,何况小姐法眼高明,早就看出是套自乐府的华山畿词,提起来倍觉汗颜!”霍小玉抬起了头,似星样的明眸中射出了智慧的光,浅浅一笑道:“公子过谦了,妾身只能说此二诗有神似之处,并没有说公子是抄袭的。”鲍十一娘笑道:“抄也不妨,要诗写得妙,尤胜前人,别人我不清楚,诗仙太白先生的凤凰台,全套自黄鹤楼,可是无人不知凤凰台,几人识得黄鹤楼?就跟巧手绣花一样,虽然照着花样描,但刺出来的花样就此底子好看多了,大家只夸绣工,可没人说花样,花样是死的,绣活了才是只功夫!”
霍小玉笑道:“鲍姨的此喻妙极了,不过用于李公子的那首上却不太妥当,一样明月千种吟,篇篇首首皆不同,李公子那首诗是神来之作,只能说与华山畿词同有所感,却绝对不是诗人的意境,因为风动窗竹两句,比夜相思生动亲切感人多了;公子,妾身说得对不对?”
李益道:“对!对!对极了。司空曙是我最相知的一个朋友,我作那首诗时,完全是抒发自己的感情与思念,根本没想到别的,若不是十一娘昨天提起,我也没想到跟华山畿词有神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