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最危险的……(第9/11页)

  “没必要再躲了,还是出来照一面吧。”齐君元还是让人出来,而且这次的声音提得很高。

  在场的其他人这才意识到,从隐身处出来的不是范啸天,更不是哑巴。是的,这里肯定还有其他掩身未现的神秘人物,否则那只大火球是从何处而来的?

  没人出来,倒是哑巴的穷唐犬远远地又嗥叫了一声。这一声中带着某种不安,像是急切地要告诉别人些什么。这是个可怕的迹象,如果除了那三方人马外还有其他人掩身此处,或者是刚刚偷偷接近的,那哑巴为何不曾发出任何暗号?火球突然抛入对阵局相中时,哑巴也不曾有任何行动。难道哑巴已经遇害?或者被什么厉害的高手制住。

  仍在幻境中燃烧的火球突然火苗剧烈跳动,随即飘起几串蓝色火星。

  齐君元兼修离恨谷多属技艺,包括毒隐轩的技艺。所以只看了一眼那些飘浮的蓝色火星,就立刻高声惊呼道:“掩口鼻,火球中有药料!”

  但他的发现已经太晚了,秦笙笙、范啸天倒下了,王炎霸也倒下了,而且还倒在疯女子的身上。疯女子动作幅度最小,她原本就倒在地上,现在只需要继续将眼睛闭上。

  齐君元用衣袖捂住自己的口鼻,同时用另一只衣袖挥舞、扇动,这做法是想将药气、药烟赶走。但火球上的药料太过凶猛,他只扇了几下就已经开始身体摇晃、脚下发软。于是再难支撑下去,身体直直地栽倒在地。

  江湖事往往都是这样,最厉害、最危险的攻击总是到最后才出现。

  几重杀

  就在南唐实施高税率后的第三天,大周北征的军队与辽国军队在双宝山(可能就是现在的龙宝山)进行了一场决战。

  周世宗柴荣这次又是御驾亲征,并且亲自部署双宝山一战。他是个用兵强悍之人,但这一战却提前做了不少准备。因为和辽军交手数次后世宗发现,辽国兵将与北汉兵将完全不同,他们个个彪悍骁勇,单兵搏杀能力极强。所以硬碰硬自己所辖周军占不到任何便宜,必须用些手段才能将自己的损耗降到最低。

  柴荣让兵士趁夜在双宝山南北侧各挖一条浅浅的壕沟,每条壕沟各伏下五百人的铁甲大刀队。

  这铁甲大刀队的兵卒都是虎背熊腰的关西大汉,所穿铁甲只是一件背心,其他位置都是没有保护的,这样才便于奔跑和挥动大刀。所用的大刀有刀杆,但和关刀不同,它的刀杆很短,只比前面刀身略长。这样的刀杆可以像关刀那样双手持拿挥砍,杀伐之中出手更加威猛霸道。而刀杆偏短在攻撤运转中又可以比关刀灵活,更适合步战。还有就是刀头也略有不同,过去的刀很多都是弯头、卷头,而这种大刀是斜角头,也就是说除了砍杀,它还可以戳、刺、砸、敲、撬。这种样式的刀应该接近北宋年间水泊梁山好汉们惯使的朴刀。

  除了这些大刀队,周世宗还在壕沟之外的密林里暗藏了两千轻骑射手。这两千轻骑都是小鞍硬蹬,可以不控缰头边奔边射。使用的武器是软柳弓和棘杆锥镞箭。软柳弓搭箭便利,开弓轻松。棘杆锥镞箭采用的是细长圆尖锥形箭镞,细棘枝箭杆,分量轻巧,射出的距离很远。虽然这样配置的弓箭在准确度上容易受风势风力影响,杀伤力也比较欠缺。但对无护甲的人马,用此弓箭可远距离构成极大的伤害。而辽兵为了马上动作方便,是很少穿盔甲的。

  布置完以后,周世宗亲领大军在正对双宝山两里外的位置展开阵势。一时间旌旗招展、马嘶人喊、刀枪映日、盔明甲亮,远远看着就如同一个铁铸的绞杀机械,让人不寒而栗。

  辽国大军是由大帅耶律贺真亲自领兵,他一共带了近两万的铁骑,犹如潮水般涌出了双宝山山口。耶律贺真不利用地形据守而主动出击,这是要和周世宗决一死战。

  对于周军此次北征,辽国和北汉本来是联合对敌的。但未等辽军与周军真正交手,北汉军便已经完全溃败,退守州城,将东进之道完全让出。其后辽军与周军数次大战,双方都损耗颇重。但周军兵多将广准备充分,而大辽却是明显准备不足。

  另外,在战略上辽国也筹划的不到位,他们之前完全没有料到周军会从西北道绕过北汉,然后沿东一线直扑幽州。而这一线由于有北汉隔在大周和辽国之间,所以辽军没有布设多少人马,周军这才能所向披靡直杀到此处。如果再不能阻止周军势头,让周军过了双宝山,接下来便是无阻无障的金沙滩(可能就是现在的天漠)。过了金沙滩周军就可以长驱直入攻进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