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奥罗拉(第17/39页)

阿玛狄洛挥手示意他闭嘴。瓦西莉娅提出的论点之一——他记得是第四点——正是索拉利人打算离开自己的世界。那是个荒谬的推论;那四个论点或多或少都算荒谬。他曾说自己会放在心上,可是当然没有。如今,事实证明他显然错了。

当天——瓦西莉娅提出这个论点之际——令它听来荒谬的原因,直到今天依旧存在。虽然并未指望得到答案(怎么可能有答案呢),他还是把当天的问题重复了一遍:“他们能飞去哪里呢,马龙?”

“没有任何线索,头儿。”

“好吧,那么他们是什么时候走的?”

“同样没有任何线索。我们是今天上午才接到消息的,主要是因为索拉利上的电磁辐射强度原本就很低——那个世界人口非常稀疏,机器人的屏蔽又做得很好。和其他任何一个太空族世界相比,它的辐射强度至少小了一个数量级,比我们则小了两级。”

“所以突然有一天,有人发现原本非常小的强度降到了真正的零点,偏偏谁也没有真正目睹这个过程。是谁发现的?”

“一艘涅克松太空船,头儿。”

“怎么发现的?”

“那艘船为了进行紧急维修,不得不进入索拉利之阳的轨道。他们发出请求核准的超波电讯,却没有得到回应。最后他们没办法,只好擅自进入轨道,开始进行抢修作业。在此期间,他们并未遭到任何形式的干扰。直到修好离去,后来在检查通讯记录时,他们才发现不只没收到回应而已,甚至未曾收到任何形式的电磁讯号。我们无法判断索拉利的电磁辐射究竟是何时终止的,但根据记录,它发出最后一则电文是两个多月前的事。”

“另外三个论点也有可能喽?”阿玛狄洛喃喃道。

“你说什么,头儿?”

“没什么,没什么。”阿玛狄洛随口答道,但他显然眉头深锁,陷入沉思。

第十三章 精神感应机器人

51

几个月后,当曼达玛斯结束第三次的长期地球访问,返回奥罗拉之际,他还完全不知道索拉利上的发展。

六年前,他第一次去地球的时候,阿玛狄洛费了些力气,设法替他弄到一个奥罗拉特使的头衔,因此名义上,他是去讨论行商船只侵入太空族领域这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他很快便了解特使的身份限制了自己的行动,那些客套应酬和繁文缛节更是令他大感吃不消。好在没什么关系,他的考察任务还是顺利完成了。

他带回如下的讯息:“我相信不会有任何问题,阿玛狄洛博士。地球官员没办法——绝对没办法——控制人员的进出。每年都有来自数十个世界、好几百万名的银河殖民者造访地球,又有同样多的银河殖民者从地球返回他们的家乡。银河殖民者似乎个个都觉得必须定期呼吸地球的空气,走走拥挤的地底空间,否则生命就会失去某些意义。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寻根,他们似乎并不觉得地球上的生活根本是一场恶梦。”

“这我知道,曼达玛斯。”阿玛狄洛不耐烦地说。

“你的‘知道’只是理智上的,院长。除非真正体验过,否则就不算真正了解。一旦体验了,你就会发现所谓的知道无法替你做好任何心理准备。他们既然走了,为什么还想要回去……”

“我们的祖先离开那颗行星后,显然从来没有想要回去。”

“没错,”曼达玛斯说,“可是当时的星际飞行不如现在这么先进,动辄需要好几个月,而且超空间跃迁挺困难的。现在则只需要几天而已,而跃迁已经成了家常便饭,绝对不会出错。假如在我们祖先的时代,回地球就像现在这么简单,我怀疑太空族还会不会这样一去不复返。”

“别再空谈哲理了,曼达玛斯,继续讲正事。”

“没问题。除了无数来来去去的银河殖民者,每年还有数百万的地球人以移民的身份前往各个殖民者世界。有些因为无法适应,几乎立刻就回来了。有些在那里建立了新家园,可是经常回来探访亲友。旅客的进出根本无法记录,地球政府甚至试也没试过。如果建立起一套辨识和记录旅客的正规办法,可能会令许多人裹足不前,而地球却非常了解每个旅客都是摇钱树。观光工业——姑且这么称呼吧——目前可是地球上最赚钱的贸易。”

“我想你是在说,我们可以毫无困难地把人形机器人送到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