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贝莱星(第26/29页)

“奥罗拉立法局的主席发来一封正式电文,上面就是这么讲的。”丹吉轻描淡写地说,“我们很乐意把你留下来,但执行委员会已经作出决定,认为犯不着为此引发星际危机。我不确定自己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但他们是我的长官。”

嘉蒂雅皱起眉头。“他们为什么想把我要回去?我在奥罗拉住了两百多年,他们似乎从来没有重视过我——等等!你想,他们会不会把我当成了对付索拉利上那些监督员的唯一途径?”

“我的确曾经这么想过,夫人。”

“我不干。当初我只是侥幸阻止了那个监督员,再来一次恐怕就做不到了,我知道自己做不到。此外,他们又何必登陆那颗行星呢?既然他们已经知道监督员是什么东西,大可远距离把它们摧毁。”

“事实上,”丹吉说,“那封电文是很早以前发出来的,当时他们绝不可能知道你制服了那个监督员。他们要你回去,一定有别的原因。”

“喔。”这个答案显然令她吃了一惊,但她随即又发起火来,吼道,“我不管什么别的原因,总之我不要回去。我在这儿的工作还没做完,我打算继续做下去。”

丹吉站了起来。“我很高兴听你这么说,嘉蒂雅女士,我原本就希望你会有这种感受。我答应你,等到我们离开奥罗拉的时候,我会尽可能带你一起走。不过,现在,我必须先去奥罗拉一趟,而你必须跟我同行。”

40

嘉蒂雅望着不断后退的贝莱星,比起当初眼看着它越来越近,她现在的心情简直天差地远。它仍旧是原来那个令人感到寒冷、阴暗、简陋的世界,但她现在知道,上面的居民既热情又充满生命力。他们是具体的,是活生生的。

无论索拉利也好,奥罗拉也罢,乃至她曾经去过或在超波上看过的任何太空族世界,上面的居民似乎都没有那么扎实——就好像一团气体。

对,气体,就是这个字眼。

太空族世界上面的人类,不管人数多么稀少,照例会散布到行星各个角落,好像气体分子充斥整个容器那样,仿佛太空族有着彼此排斥的天性。

其实还真是这样,她闷闷不乐地想,例如太空族就总是排斥她。在索拉利长大的她,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排斥。即使当她初到奥罗拉,疯狂地体验性爱那段时期,其中最不愉快的记忆仍是不得不彼此靠近这一点。

例外的——例外的只有以利亚,但他并不是太空族。

贝莱星则不一样,也可能所有的殖民者世界都不一样。银河殖民者总是黏在一起,周遭虽有广大的土地,他们宁愿任由它荒芜——或说空无——直到人口逐渐增加,将它自然填满为止。殖民者世界是由人类聚落所组成的,这些聚落像是大大小小的石头,而不像气体。

为什么会这样呢?多半要归咎机器人!它们降低了人类的互赖性,填充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隙。人类彼此间原本存在着自然的吸引力,机器人却将它阻绝,于是整个社会崩解成了一片散沙。

一定就是这样。索拉利是机器人数量最多的世界,阻绝效应因而最大,那些互相分离的气体分子——也就是索拉利人——最后变成了惰性气体,彼此几乎再也没有任何关联。(她不禁纳闷,索拉利人到哪里去了?他们现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此外,长寿也是因素之一。如果你明知过了一两百年之后,任何情感都会变质——或者,明知自己死去之后,挚爱的人还要伤心一两百年——你怎么还会想跟任何人有情感牵绊呢?因此,人们逐渐学会摆脱情感的牵绊,把自己隔绝起来。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短寿命的人类而言,生命的新奇感就没有那么容易消逝。随着一代又一代的迅速交替,这份新奇感被一代代传下去,从来没漏接过。

上次她向丹吉抱怨——说她再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或学些什么,她已经体验过和想象过所有的一切,从此只能过着无聊透顶的日子——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当时她还并不知道,就连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面对那么多听众,简直就是人山人海;而自己竟然能对他们侃侃而谈,并且听到他们以欢呼作回应;最后还能和他们融成一体,感觉到了他们的感受,成为这个巨大生命体的一部分。

她不只从未体验过这种事,甚至从未梦想到自己能有这种机会。她空有那么长的寿命,却是多么贫乏无知?还有多少新奇的体验,是她根本没有能力幻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