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贝莱星(第22/29页)
当年的日子很单纯,在奥罗拉人汉・法斯陀夫或多或少出自善意的影响下,太空族完全不干涉他们。居民随时可以回到地球——以便重温文化的气息或是接受一次科技的洗礼。而且一直不断有地球人前来移民,地球的人口简直就是无穷无尽。
所以说,莫勒怎么会不是最伟大的执行委员呢?他只要什么也不做就行了。
而若干年之后,统治者同样会面对一个单纯的局势。随着太空族继续衰败(老师们一直这么教育下一代,说他们会淹没在自家社会所制造的重重矛盾中——不过真能这么肯定吗?有时连潘达洛也不禁怀疑),再加上银河殖民者势力越来越强,不久之后,日子又会变得有保障了。银河殖民者将会享有太平的岁月,并将自己的科技发展到极致。
等到贝莱星住满了人,它在各方面都会成为另一个地球,而随着殖民者世界在银河各个角落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伟大的银河帝国终将诞生。在这个永远由地球母星所统治的开明帝国中,贝莱星既然历史最悠久且人口最多,毫无疑问将始终是帝国最重要的成员。
偏偏潘达洛担任首席委员的时间既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而是刚好在今年。
汉・法斯陀夫已经死了,可是凯顿・阿玛狄洛还活着。两百年前,阿玛狄洛坚决反对允许地球送出银河殖民者,如今他仍然在世,仍然可以找麻烦。太空族依旧势力强大,绝对不容忽视;银河殖民者还是差了一点,无法信心满满地大步前进。此时此刻,银河殖民者必须设法稳住太空族,静待双方势力出现足够的消长。
于是,潘达洛扛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责大任,既要安抚太空族,又要让银河殖民者同时保有决心和政治敏感度——可想而知他有多么心不甘情不愿。
此时正值清晨,一个又阴又冷而且会继续下雪的清晨——这倒没什么好奇怪的——他正一个人朝旅馆走去,他根本不想带任何随从。
当他走近时,大批保安警卫赶紧立正敬礼,而他只是懒洋洋应付了一下。等到警卫队长走到面前时,他开口问道:“有什么问题吗,队长?”
“报告委员,没有,一切都很平静。”
潘达洛点了点头。“贝莱被安置在哪个房间?——啊——那个女太空族和她的机器人都受到严密监控吗?——很好。”
他继续向前走。整体而言,丹吉表现得不错。索拉利已遭遗弃,上面的机器人几乎取之不尽,可以成为行商的摇钱树,为贝莱星带来巨大的财富——虽然,潘达洛闷闷不乐地想,财富和世界安全并不能想当然地画上等号。可是,索拉利上既然陷阱重重,还是别去招惹为妙,不值得为它开战。丹吉迅速离去,算是做得很对。
而且,他还带回一台小型的核反应倍增器。目前为止,这类装置都太过笨重,只能制成巨大而昂贵的定点发射武器,用以摧毁入侵的船舰——何况连这都还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因为太贵了。他们亟需较小且较廉价的机型,所以丹吉的直觉完全正确——带回一台索拉利的核反应倍增器要比虏获它上面所有的机器人更为重要,这台倍增器将对贝莱星的科学家有莫大的帮助。
然而,既然索拉利拥有轻便型倍增器,其他太空族世界为什么没有呢?奥罗拉为什么没有呢?如果这类武器小到了能够装在战舰上,一支太空族舰队即可轻而易举消灭所有的殖民者船舰。他们的研发距离这一步还有多远?有了丹吉带回来的那台倍增器,贝莱星在这方面的发展又能加速多少?
他找到丹吉的房间,按下叫门键,并未等到任何回应便径自走进去,而且毫不客气地径自坐下来。身为首席委员,总有些方便的特权。
正在浴室里用毛巾擦头的丹吉冲着外面说:“其实我很想以庄严隆重的方式迎接委员大人,但你来得太不是时候了,因为我刚冲完澡,狼狈得不得了。”
“唉,闭嘴。”潘达洛没好气地说。
平时他很欣赏丹吉这种口没遮拦的潇洒,现在却是例外。就某方面而言,他从未真正了解丹吉这个人。丹吉是贝莱家族的成员,是“伟大的以利亚”和“贝莱星之父班特莱”的嫡系子孙。这样的背景,再加上他那人见人爱的开朗个性,使得丹吉成为执行委员的当然人选。偏偏他选了行商这一行,日子过得不但辛苦而且危险,虽然有可能因而致富,但因而丧命或未老先衰的可能性——后者更糟——却大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