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贝莱星(第19/29页)
吉斯卡顿了顿,似乎沉思了一番,然后才说:“理智并不会传染,情感才会。嘉蒂雅女士所选择的,都是她觉得能够打动听众情感的说法,她并未试图跟他们讲理。所以说,有可能群众人数越多,就越容易受到情感而非理智的影响。
“既然情感只有少数几种,不像理智那么种类繁多,群众的行为自然要比个人的行为更容易预测。而这就意味着,如果有人想要建立能够预测历史走向的法则,就一定要以众多人口当作研究对象,越多越好。这或许就是心理史学的第一法则,也可以称为‘人学第一法则’。可是……”
“可是什么?”
“我突然想到,正因为我并非人类,所以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才终于领悟到这一点。换成人类的话,也许光靠直觉便能对自己的心灵有足够的了解,知道该如何应付自己的同类。比方说,嘉蒂雅女士完全没有在大庭广众说话的经验,却能够有专家级的表现。假如我们身边有一个像以利亚・贝莱这样的人,对我们会有多大的帮助啊——丹尼尔好友,你是不是在想他?”
丹尼尔说:“你能从我心中看到他的影像?太惊人了,吉斯卡好友。”
“我没有看到他,丹尼尔好友,我并不能接收你的思想。但我能感应到情感和情绪——你心中有些变化,而根据过去的经验,我便知道这跟以利亚・贝莱有关。”
“嘉蒂雅女士曾经提到,我是以利亚伙伴临终前最后一个见到他的人,所以我从记忆中找出了那一刻,我是在回想当时他说了哪些话。”
“为什么呢,丹尼尔好友?”
“我想寻找话中的意义,我觉得这很重要。”
“他的临终遗言怎么可能有什么言外之意呢?如果意有所指,以利亚・贝莱一定会明说的。”
“或许,”丹尼尔慢慢说道,“以利亚伙伴自己也不明白他那番话的微言精义。”
第十章 演说之后
37
记忆!
它就像一本极其详尽的笔记,藏在丹尼尔心中,随时可供他查阅。某些篇章的资料经常派得上用场,可是也有少数几页,只有在丹尼尔想重温旧梦时才会翻到。而这少数几页的内容,绝大多数和以利亚・贝莱有关。
许多年前,当以利亚・贝莱仍旧在世的时候,丹尼尔曾去过一趟贝莱星。原本同行的还有嘉蒂雅女士,但在他们进入贝莱星的轨道后,班特莱・贝莱驾驶小型飞船前来会合,并登上他们的太空船。当时正值中年的他,看起来就像个做粗活的工人。
他带着些许敌意望着嘉蒂雅。“你不能去见他,夫人。”
早已泪流满面的嘉蒂雅问道:“为什么?”
“他不希望你去,夫人,我必须尊重他的意愿。”
“我不相信有这种事,贝莱先生。”
“我这里有一封手札,还有一段录音,夫人。我不知道你能否认出他的笔迹或声音,但我以荣誉向你保证这绝非伪造的,而且他在下笔和录音之际,并未受到任何外力的影响。”
她走进自己的舱房,独自消化这两段讯息。不久她重新现身——活像打了一场败仗——但她勉强以坚定的口吻说:“丹尼尔,你一个人下去见他,这是他的意愿。可是,事后你要把详细经过向我报告一遍。”
“好的,夫人。”丹尼尔说。
于是丹尼尔进了班特莱的飞船,而在降落途中,班特莱对他说:“这个世界一向严禁机器人,丹尼尔,不过我们对你特别破例,因为这是我父亲的心愿,而他在此地备受敬重。你该了解,我对你并没有个人好恶,但你的行动必须受到最严格的限制。我会直接带你去见我父亲,等你们谈完了,我立刻把你送回太空轨道。你了解了吗?”
“了解了,先生。你父亲还好吗?”
“他快死了。”班特莱冷酷地说,但或许是故意的。
“这点我也了解。”丹尼尔的声音明显地发颤,但并非由于感情用事,而是因为虽然明知凡是人类都免不了一死,这个消息还是扰乱了他的正子脑径路,“我的意思是,他还能撑多久?”
“他几天前就该断气了。他硬撑着不肯走,就是因为想再见你一面。”
飞船着陆了。这是个辽阔的世界,但有人烟的部分——如果就是眼前这些——却又小又简陋。今天是个多云的天气,而且显然刚下过雨。笔直而宽广的街道上竟空无一人,仿佛此地的居民对机器人兴趣缺缺,谁也不想出来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