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人工智能(第8/8页)
这本书的名字借鉴了阿尔文·托夫勒于1970年出版的《未来的冲击》(Future Shock)。众所周知,虽然托夫勒的理论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他的理论曾轰动一时,并且深深影响了一批科幻作家。他的理论正是基于20世纪50年代由兰德公司提出的德尔斐体系。在原始的德尔斐体系中,一群个体单独地做出决定或者给出答案。个体的意见被整合后,其结果会反馈给所有个体,让其有机会改变自己的意见。有证据显示,这个过程似乎比只听从某个人的决定要合理一些。
受到托夫勒的影响,布伦纳在书中提出政府可以利用德尔斐体系。政府的立法机关可以由所有人共同参与,而不是让几百个代表做出决定。人们的想法可以通过网络以一种类似打赌下注的方式反馈回来。经过德尔斐体系反复几次的问政咨询,人们(理论上)将会做出最佳决定。虽然人类个体有一定的智慧,但是真正实现德尔斐体系还需要有计算机网络,网络收集人们的想法并做出反馈。通过在体系中引入计算机,终极民主得以实现。其前提是,整个体系是保密的,并且系统程序编写合理。这个过程产生的民主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民主,但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当代的电子通信技术让我们可以很好地思考民主和暴民统治的区别。
计算机并不会统治整个世界,但是毋庸置疑,在过去的若干年里,计算机悄无声息地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基于计算机的网络改变了我们的娱乐、购物和社交方式。计算机成为我们和世界接触的媒介,我们使用口袋计算机(也就是智能手机)进行导航、觅食、付款、沟通和娱乐等活动。计算机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本书的写作过程。我从来没见过距我3 500英里的本书英文版的编辑。我用家里的电脑写出了这本书,上传云服务器做备份,这个服务器可能位于世界的任意角落。探讨与本书内容相关的文档和电子邮件翻越了千山万水。而且,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阅读电子书,你现在正在阅读的这本书,也许是经过无数电子形式,从我的电脑最终到达你的平板电脑或者电子阅读器上。
科幻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版本的未来,有些基于计算机,有些与计算机无关。这也是科幻作品的迷人之处,探索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我们并不局限于已知的事物,也不局限于我们认为有可能出现的事物;我们可以尽情探索“如果……会怎样”这个问题,继续在科幻书籍、电视节目、电影中探讨这个问题……新鲜的科技层出不穷,那么,未来的科幻作品中会有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