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不要脸(第2/3页)

“不是本官要多少,是那些百姓买了二十万亩,真金白银买来的,少一亩都不行。本官会派人协助你办理此事,五日内便要办妥。”

陈新说完看着唐知县发黑的脸暗暗好笑,他又对唐知县道:“咱们不用说虚话,这些田地都是本官要的,不过都是为安置这次受灾的百姓。唐大人牧守一方,此举活百姓千万,也是做的善事。”

唐知县根本不信陈新有这样的菩萨心肠,他只当是陈新自己要当土老财,只是吃相太难看,他细想一下道:“是,大人说的是,只是……只是若是城中大户还有人的,小人怕凑不齐这亩数。”

陈新亲和的笑道:“本官觉得应当都没有了,若真是还有人的,你就告诉本官派来协助你的人,让他甄别清楚,不要让人假冒了。本官说过,一亩都不能少。”

虽然是隆冬,唐知县的额头却冒出密密的汗珠,他明白这个甄别是什么意思。

陈新淡淡道:“还请唐大人着紧此事,登州失陷,皇上必定震怒。万一缇骑来得太快,本官也拦不住他们,进了北镇抚司的话,大人您是斯文人,未必能熬到本官给您报功。”

唐知县搽了搽额头上的汗水,“下官明白,明白。”

“除了镇海门的大功,本官还听说唐大人自家也遭了兵灾,财物损失甚多,好在本官的人马正好追回了大人损失的珠宝,县衙下面的吏目家中丢失的,本官也一并找回了,一会大人就随本官的亲兵去领回。不过本官话说在前头,若是还有吏目敢自肥,就别怪本官不客气了。”

陈新说完就轻轻端起茶杯,唐知县算是听明白了,陈新打算以发还苦主的名义让他吞没珠宝,数量必定是不少的。他恭敬的磕头后站起来道:“下官这便去办理此事,五日内必定给大人办妥。”

“本官再说一遍,是给那些百姓办妥,他们亦是苦主,都是兵乱前就花银子买下的,大人不过是急百姓所急罢了。”

唐知县心中暗骂陈新不要脸,但他明白自己的处境,别说官位了,连命都在陈新手上,而且陈新还不用自己动手,陈新就算要他弄五十万他也只能去弄出来。

不过陈新此人也算不白差遣人,唐知县狠狠心扔下最后的节操,压低声音说道:“陈大人,小人这有一建言,登州土地贫瘠,要说地好,便要算莱阳西边,莱阳耕地过百万亩,那边便得麻烦登州知州大人了……但地最好最多的还是平度州,耕地两千万亩以上,听说那李九成往那边去了……”

唐知县就此停住,陈新盯他半响,突然发现这人可以大用,换上职业的微笑说道:“唐大人日后大有前途,本官觉得这次应当还不止留任原职,日后咱们还可以合作些其他事情。”

……

“让他们认真搜,乱兵藏的银子一定要搜出来。”刘民有瞪着发红的眼睛对董渔吩咐着,“珠宝那些东西你们先不要分类,我昨晚检查了你们的珠宝登记册,全是乱分的,祖母绿写成绿石,珊瑚写成红玉。”

董渔尴尬道:“大人,我手下的军需官也都是些兵士,能识字都算好的,那些珠宝名字连听都没听过,好多东西连属下也没见过,自然只有乱登记。”

“你还是把人腾出来点银子和布帛,我已经带信让王二丫和老蔡带商社的人过来,他们见多识广,比你们干这事稳妥。”

董渔巴不得如此,这些珠宝一个个光彩夺目,看着就让人动心。但现在进出仓库区都要搜身,进出都不允许带任何东西,军法官训导队军需官互相监督,门口的守卫是中军卫队的人,谁都打不了主意。看得人心痒痒又不能动手,董渔自己也不敢动手,三个千总部都已经有人私藏被抓住,总军法官聂洪昨日通报全军,已将犯案官兵羁押,待回文登后按军律严惩,很可能会砍头。

“刘先生你最好让他们快些来,这些珠宝价值太高,东西又不大,我每日都怕掉了一件得连累多少人。”

“没做亏心事,你怕啥。”刘民有走到帐篷外面,抓起一把雪往脸上使劲抹了一阵,精神为之一振。

眼前的帐篷连绵的密神山大营越看越顺眼,因为里面装的东西能收容更多的难民,让他们在这个乱世生存下来。

“土地,还是要土地。”刘民有轻轻自语了一句,没有土地的话,难民长久的生计总是没有解决。人心也就无法安定,对于这个时代的农民而言,土地就是一切,这是他无法改变的观念。实情也确实如此,不管文登的贸易和工业做到何种程度,粮食都是一切的基础,刘民有去过江南之后,对粮食问题更加担忧。

董渔跟在后面,城门方向仍有牛马车出来,他低声对刘民有道:“今天这批是库银和金花银,陈大人在瓮城放了好几天,今天总算是敢运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