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子婴领命(第2/3页)
这当然也是鬼话。仁慈是台面词,其实赵高是欺负子婴软弱好控制,扶他上台可以保他平安百岁。于是,赵高命令子婴斋戒,准备择日到嬴氏祖庙前祭祀祖宗接受印玺。
子婴领命。
子婴斋戒到第五天时,他害怕了。死亡像达尔摩斯利剑挂在头上晃来晃去,如何教他不害怕。蒙恬兄弟,李斯,胡亥,甚至是曾经的右丞相冯去疾及将军冯劫之死,哪一个不是赵高的杰作,这个双手沾满了鲜血爱权如命的刽子手,他会甘心彻底把天下之位及身家性命交给子婴主宰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子婴心里欷歔不已。亮剑,我必须亮剑了,亮剑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赵高不死,我大秦忠魂如何瞑目?赵高不死,我嬴氏祖业又怎能夺回?赵高不死,我子婴全家性命又哪能保全?
光泽大地,大地当以万物相报;日灼大地,大地当以怒剑相向。在这个世界上,光明与黑暗从来都不是相亲的兄弟,使用阴谋的人,必定以阴谋还报。赵高,胡亥曾经不懂你夜的黑,如今我子婴也要让你尝尝阴谋的滋味!
于是,子婴把两个儿子叫进宫里密谋,他对两个儿子说:赵高在望夷宫杀掉胡亥后,害怕百官杀他才假装仁义立我为王,我又听说赵高已秘密与刘邦达成协议,把我们秦王宗室全部干掉然后立他为王。他现在叫我斋戒,等到我去祖庙前就会趁机把我也干掉。所以我现在假装称病不去,赵高一定会过来请我,他一来我们父子仨就把他干掉。
子婴这个阴谋是很有技术含量的。第一,种种迹象表明,赵高当时对子婴不怎么设防,子婴突然出击打他个措手不及,成功率极高。第二,谋杀地点无懈可击。即使赵高再怎么防备,就是带一万兵来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秦王斋戒之所,常人不能随便入门,更不能携带兵器。那么只有赵高一个人赤手空拳,子婴父子仨还摁不倒他吗?
敲起锣来,打起鼓,让大戏开始吧。
到了受玺封王这天,子婴果然称病不出门。赵高听说子婴患病不来,果然亲自来请。赵高对躺在床上的子婴说道:嬴老弟呀,赶快起床吧,封王这么重要的事,你怎么能不去哟?
赵高还没来得及说第二句话,只见嬴婴一跃而起,一刀刺穿了赵高的喉咙。血,顺着白刃缓缓流下,赵高轰然倒地。接着,子婴夷灭赵高三族,血债血还,李斯同志的在天之灵终于可以瞑目安息了。
刘三进城记
公元前207年,八月,刘邦攻打武关。刘邦打武关时又做了一件缺德的事:屠城。又见屠城,这件惨烈之事再次证明,刘邦实在是只地地道道的披着羊皮的狼。我们也终于看清楚了,当初楚怀王公开宣扬沛公之仁,其实就是刻意包装刘邦。包装是成功者的通行证,在这个乱世中,所有的仁义道德都是经不住火与铁的考验的。
对于刘邦来说,或许是弱者自有弱者的生存哲学,强者自有杀人的理论。屠城对于敌军是不义的,不屠,却无法清除后顾之忧,杀或不杀,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不沾鲜血的英雄,没有不喊不幸的百姓,这不是人类之不幸,推而广之,这是整个动物界的生存境况。
刘邦屠掉武关之后,还要通过一道重要的关卡,才能进入咸阳城,那就是峣关。峣关与函谷关一样,易守难攻。攻关技术有两种,一是硬来;一为软施。加起来就叫双管齐下,然而硬来成本太大,所以历来攻关者都选软施,那就是大家坐到桌面上谈判。
还没等刘邦开口,当时还是秦朝丞相的赵高就秘密派人来跟刘邦谈判,赵高的谈判价码是,封他自己为秦王。搞笑,刘邦一路千辛万苦打到这来为的啥?为的就是当秦王,你赵高抢了他的秦王,叫刘邦喝西北风去呀?
再说,赵高老奸巨猾,还是防之又防的好。于是,刘邦一半是因为不信任赵高,一半是因为他无耻抬价,双方谈判破裂。既然如此,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打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打吧,峣关再强也要把它打下。
刘邦准备打峣关时,张良突然对刘邦说: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能随便开打,问题还没有到僵死的程度,我们应做好两手准备。
刘邦充满期待地问道:怎么个两手准备法?
张良:一手备战,一手谈判。
刘邦:谈判都破裂了,还谈个屁呀。
张良说:跟赵高谈不妥,我们就跟守关秦将谈。我们兵力不强,但如能在山上插满旗帜,以此虚张声势突破对方心理防线,谈判肯定成功。
刘邦恍然大悟,这是一个好办法。他立即派人到山上插旗,并且派了两个口舌伶俐的辩士去谈判,一个是郦其食,一个是陆贾。郦其食和陆贾两人带着刘邦的期望出发了,果然没过两天,他们就给刘邦带回好消息说,秦将愿意停战讲和,接受刘邦提出的所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