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外交”与上海局势(第3/7页)

“您跟金顺记也有交易吗?”理文问。

“最近才开始。那是我的大主顾啊!”

事实上,刘丽川同意见理文,还是因为温章的介绍。他对太平天国的反应比对做买卖本身更为强烈。

谭七以随从名义跟来,他装出一副傻傻的样子,坐在一旁,仔细观察。

二人从刘丽川那儿回来后,在金顺记二楼房间里商谈了给南京的报告。李新妹也在场,但她对两个男人谈的事毫无兴趣。她到上海后,见了理文的父亲,她感觉太好了。尽管她跟理文有最亲密的关系,但她甚至感到待在连维材身边,心情更愉快些。

“这个人年轻时候是什么样子呀?理文跟他究竟有多少相似呢?”新妹在想这些事情,听不进理文与谭七的对话。

“刘丽川很有想与太平天国呼应的意思。”

“对于基督教的教义具有初步的认识。”

“抽鸦片,做鸦片买卖,这是肯定的。他本人认为,为了大批手下人能吃上饭,做鸦片买卖是没办法的事。与其饿死,干坏事也要活下去,这是他的人生观。”

“合作的事,应由小刀会方面提出来。”

“小刀会中有一部分人相当腐败,跟太平天国合作时,应把这部分人排除。这样做恐怕需要时间。在目前情况下,天国方面不要急于活动。”

“太平天国最近应当在上海与各外国代表接触。”连理文会英语,跟洋人接触的工作,他准备为太平天国助一臂之力。但新妹在这里,他便没跟谭七说。

“南京方面应当更好地了解上海,现在是了解外国的好机会。外国方面也在拼命探听太平天国的情况,希望你特别着重把这一点向南京传达。”理文向最近即将回南京的谭七表达了这样的希望。

英国正要上海领事馆的托马斯·泰勒·麦都思尽量向南京靠近,搜集太平天国的情报。麦都思的使命之一是,要证实太平天国所标榜的信仰是否真是基督教。理文已了解了这些情况,温章从维多那儿听来的消息及时而准确。

谭七去了南京。

洋人对太平天国的关心极其复杂。太平天国能打倒清朝政府并取而代之吗?若能,洋人因各种条约而获得的各种权益能够维持吗?最大宗的鸦片交易能继续进行吗?太平天国所信奉的、自称为基督教的宗教真实情况又如何?他们最想知道的是太平天国与清朝政权斗争的归趋,一切问题都由此派生。若清政权安然无恙,那么,根据条约所获得的权益及鸦片贸易等统统都不必担心。麦都思从上海经苏州、常州来到丹阳,又返回上海。他好像当了不足一周时间的侦察兵。他回到上海是阳历四月中旬,南京落入太平军的手中还不到一个月。

“太平天国所信奉的确实是基督教。”

“清军软弱,各地清军基地的兵员也极少。”麦都思做了这样的报告。他不过是领事馆所属的翻译,只报告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搜集和分析情报并下判断,是在上海的英国公使文翰的事。

在麦都思的报告中令人感兴趣的是,清军贴出的布告中有这样的话:

“英国人保证用军舰帮助进攻太平军。”

英国从未向清政府做过这样的保证。贴这种编造的布告,看来是为了稳定人心。但是,这一方面可以认为是利用长江沿岸居民觉得英国,尤其是英国军舰强大的思想,而另一方面也说明清朝失去了信心。清政府那样的军队不可能战胜太平军,这已成为一般的常识。正因为如此,清朝官吏在写布告时不得不使用这样的诡计。

“我去一趟,布告也有问题,应当消除误解。我代表大英帝国,我去最简便不过了。再说,太平天国确实是重大的问题,我要亲眼去看看。”文翰说罢,决定乘亥尔梅斯号军舰去南京。

舰长是菲休邦大校。麦都思作为翻译同行。文翰的南京之行,应该说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太平天国处在建国热潮中,堂堂一个国家,有着从满族政权手中夺回国家的骄傲,也继承了历代中华思想传统,而且这个国家对西方外交惯例一无所知。文翰是代表大英帝国的公使,职业外交官,熟悉国际惯例,当然期待也能受太平天国按惯例给予的对待。

亥尔梅斯号四月二十七日到南京,菲休邦给太平天国呈上文书,表明他们不是来打仗,而是来商谈的。麦都思上了岸,从水西门入城,会见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

“英国是中立的!”由于清方贴出了卑劣布告,这一点必须澄清。

声明中立之后,提出了两个问题:

“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是否打算向上海进军?”

太平天国还没有明确的外交政策,甚至什么是外交还不太清楚。北王和翼王只能就进攻上海的问题做了回答:“上海是中国土地,太平天国终究要成为那里的主人,当然要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