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5页)

周莹忙拿过礼单,从头到尾看了两遍,才长出一口气说:“有钱人家的气派大,咱们望尘莫及啊!”

原来吴尉文派骆荣到孟店村说媒提婚前,亲自拟了一份聘礼单,作为骆荣求婚的信物。他想,周莹就是真如四乡传说的那样俊美贤惠、能文能武,周胡氏就是真如传言所说,周海潮为她母女留下了十万贯家产,见了这份礼单也会心动眼开,忘却吴聘是个“病秧子”。毕竟,钱与财物是把开山劈道的利斧,更何况,周胡氏做梦也想再现公公周玉良在世之日周氏家族的雄风,一心借助外力重整周氏河山呢!

吴尉文自以为是自己的策略获得了胜利,他怎知,骆荣的三寸不烂之舌才打动了周胡氏的心,周胡氏在允婚前根本就没仔细看他亲拟的礼单。

周胡氏允婚第三天,骆荣二进孟店村,把吴尉文定亲礼单上开列的全部礼物如数交到周胡氏手里。聘礼一共六十六种,计有:罗丝织锦三十匹,绫绸三十匹,锦缎三十匹,绡丝三十匹,绮丝织锦三十匹;白布三十匹,青布三十匹,印花布三十匹;湘绣软坎肩十件,川绣裙十件,苏绣女服十件,苏绣鞋面二十双,双面苏绣扇六把,红丝宽带八条,大红双喜羽绣被面十二条;枕头六个,玉如意两个,金钗八支,金银耳环各八副,金簪花五对,玉戒指六枚,金戒指六枚,金银手镯各四个,玉手镯四个;镀金手炉两个,镀金脚炉两个,镀金脸盆两个;红木盆架两个,红木雕花轿车一辆,辕骡一头,楠木雕花架床一个,锦帐一顶,核桃木衣柜一对,核桃木圆凳四只,硬木方桌一张,梨木刻花箱两个;绢花屏风一副,铁树盆景一对,红珊瑚盆景一个,白珊瑚盆景一个,玛瑙杯一对,穿衣镜一个,桌镜一个;盘龙砚台一个,双金字墨十锭,大小狼毫笔各十支,西洋闹钟一架;《女儿经》一部,《道德经》一部,《史记》一部,《论语》一部,《春秋》一部,《烈女传》一部;青城剑一把,少林刀一把,七尺牛绳银丝钢球鞭一条;西域汗血马一匹,镶铜鞍具一套;西洋白绒球狗两只,波斯猫一对;丫鬟、书童及车夫各一人。如果说上述六十三种礼品都是可算得出价值的东西物件,并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话,最后列入礼品单的三种礼物,则是令周胡氏难以抑制住激动。

骆荣亲手把三种礼物交到周胡氏手里时说:“夫人,这是十万两可兑银票,你随时可到三原银号兑取银两。”周胡氏接在手后转身交给账房先生说:“先入账吧。”

骆荣又将一张写满字盖了印玺官印的文书交给周胡氏说:“这是一张交割钱庄的文书,从你接收时起,三原县庄里钱庄就归周氏所有了。”

周胡氏有些激动地说:“我一个妇道人家,怎会管理钱庄呢?”

骆荣说:“夫人放心,钱庄里没人敢在你面前弄鬼耍奸,吴老爷已为你物色好了理财能手,每年你只需到钱庄走上两次,年底会有人来向你报告经营账项结果。”

周胡氏说:“真难为吴先生想得如此周全!”

骆荣第三次开口说:“这是三百亩地的地契,我交你手后,三原县境内原是吴老爷的三百亩地就归周氏所有了。”

周胡氏手拿钱庄营业执照和三百亩地契,喜得嘴张了老大,许久没说出话来,心里一个劲嘀咕:一个女儿换了常人家做梦都想不到的财物!我夫周海潮若不死,见到周家能东山再起,该作何种感想呢?!

孟店村的周胡氏眨眼间财富增加了一倍还多,消息不胫而走,没出七天,全三原县大大小小村庄,都在议论着周莹的婚事,知吴聘根底的人叹道:周莹哭在后边呢,出不了三年,小媳妇不变成小寡妇才是见了鬼!

周胡氏自接受吴尉文聘礼那天起,便开始为女儿张罗起嫁妆。为了有一个与门户相称的陪嫁,她准备拿出六万两银子派人到各地采购订货加工,要求一律在夏至前交货,就在周胡氏紧锣密鼓做着嫁妆准备时,骆荣突然行色匆匆出现在周宅内。

骆荣寒暄几句后,开门见山地说:“吴老爷要在近期离开安吴堡,前往江南巡视各地商号,安排来年商务,来去须时三年,希望在他行前为吴聘、周莹完婚。待他从江南返回时,便能抱孙子了。不然,他们的婚礼就会向后推迟三年之久,对儿女来说未免有失公允。”

周胡氏为难道:“我正在为女儿置办嫁妆,若匆匆完婚,岂不要让孩子双手空空进吴宅了!”

骆荣也显得有些迟疑的样子,沉思了片刻才说:“夫人所言不无道理。我想,嫁妆不宜太过繁杂,有现成的就不要做新的,可替代的就无须购买多余的,吴家也不在乎嫁妆多少,小姐进门便是一家之主,还能缺少了她用的东西?少准备一些嫁妆,也能减少夫人花费,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