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十七章 啊……天杀的城墙(第3/12页)

雨大到了连当时汉族军队中最精锐的宋朝禁军主战军团都无法正常行军,被迫整整停留了十八天。

战局瞬息万变,前面的曹彬、党进已经深入了北汉国境。怎么办?赵匡胤还能沉得住气,他那些虎狼之性的部下们却再也忍不住了,他们在大雨里四下乱窜,没事找事,几天之后居然给赵匡胤抓来了一个北汉的奸细。

赵匡胤如获至宝,要说他一点不急那鬼都不信!他立即亲自审问这个倒霉的间谍,北汉国内,具体到太原城里,这时候到底怎样了?

间谍的回答让他龙心大悦——太原的老百姓苦啊,都盼着你呢,白天黑夜地等,都骂你为啥来得这么慢!(城中民罹毒久矣,日夜望车驾,恨其迟耳。)

赵匡胤大笑,不仅没杀他,还赏了他一身新衣服,打发他逃命去了(帝笑,给衣服纵之)。

但后面发生的事情表明,这个命大的奸细可真是个机灵鬼,懂得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结结实实地摆了赵匡胤一道。但是在当时,赵匡胤还是被大大地鼓舞了,他命令,趁着雨势变小,马上起程,尽快赶上前方的曹彬、党进还有李继勋,尽快突入北汉的国境。

前面李继勋等人早就已经轻车熟路,没费什么力气就再次攻到了太原城下了。太容易了些,让人都产生了错觉,是不是北汉已经彻底衰落了,宋朝的军队可以随时随地到它的国都中心来转上一圈?而在进攻的途中也真的证实了这一点,北汉当时的第一名将刘继业(请留意,他本姓杨),就在团柏谷被他们轻易击败。

其实说击败都有些夸张了,当时刘继业派出了几百个骑兵巡逻侦察,结果李继勋的大队人马刚一露面,这些巡逻兵立即举手投降。宋军当时就乐了,这就是北汉的精锐?这就是刘继业手下的兵?刘继业就是那个“无敌将军”?要笑死人了,大家伙儿还等什么?还不快冲上去见识一下无敌将军到底长什么样!

于是宋军一拥而上,结果就一路马不停蹄直接冲到了终点站——北汉都城太原城下。而且,很快他们就知道了,一直跑在他们前边,怎么追也追不上的“无敌将军”刚刚逃进了太原城,就被自己的皇帝刘继元给解职查办了。

“哈哈哈……”李继勋等人在太原城下纵声狂笑。再没有什么比这更爽的了,一切的迹象都表明,北汉江河日下,前后仅仅相差了三个月,就变得这样不堪一击!

还等什么?攻城!要赶在皇帝陛下抵达之前就把太原城攻下来,把三个月以前就该干完的活儿办利索了!这样才能显出来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无敌将军”。

于是,噩梦上演。

一个问题——你喜欢阿喀硫斯,还是赫克托尔?

无敌的古希腊勇士阿喀硫斯被传颂千古,因为他战无不胜,而且为朋友复仇,杀死了敌方特洛亚的王子赫克托尔……那么赫克托尔呢?

虽然他也极其英勇善战,但是终究敌不过半人半神的阿喀硫斯,被杀死后还被拖在战车后面,绕城侮辱……但这有损于他勇士的英名吗?在荷马的史诗中,不断地看到他与敌军中最强悍的主将作战,不断倒地,不断站起,一次次重回战场。也许会有人笑他不自量力,但是,他背后的特洛亚城里有他的父母妻儿,不容许他后退妥协……他是失败者,是被杀者,是徒劳者,但是,他不是一位英雄吗?

那么请看刘继业。

刘继业,本姓杨,名重贵。祖居麟州,后来他定居于太原,所以宋代史书中一般称他为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叫杨信,本是麟州的一方大豪,在五代乱世之中,拉起了一支人马,就地占领故乡,自称刺史。但杨信虽强,也只是一方人物,无论是后汉、后周、北汉,哪一方兴起,他就得归附哪里。在后汉时,他被迫派自己的长子杨重贵,到后汉大将刘崇的太原城听令。

实际上,就是人质。

杨重贵的一生就这样开始了。要怎样说呢?纵观他的一生,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他怎样尽心效忠,他的遭遇都充满了坎坷和遗憾。他的一生之中,别说尊荣显贵,就连起码的尊严和生存,都要奋力抗争。

就连他的名字,都要因为不同时期主人的名字而不断避讳,他曾经叫杨重贵、杨重训、杨重勋、杨崇贵,后来连自己的姓都没法坚持保留,被彻底改名叫刘继业,成了刘崇的干儿子。可是由于年龄的关系,却还要和刘崇的孙子辈的刘继恩、刘继元、刘继文等同辈……但不管怎样,他忠于每一个主人。

非常遗憾,忠,这是他最为人所乐道的美德,但从个人命运的角度上来说,这是他一生不幸的最大根源。

这时候,“无敌将军”又失败了,他没能把来犯的宋军挡在国门之外,相反一路败退,逃回都城。这都让君王恼怒,让敌人耻笑。可是要注意,一来他无敌的威名是在与契丹长年对抗中得来;二来,缺兵少将,难道要让他真的以一敌万,以自己一个人就搞定所有敌人?真的只有那样才符合什么该死的“无敌”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