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个员工是怎样折磨自己老板的(第3/9页)
身为乱世高官的王峻,走的正是李鸿章的路子。他身为后周郭威以下第一人,宁鸣而死绝不默然苟活,在后周开国初期马上就经受的巨大考验里,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让自己的威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从而让所有人包括郭威都对他礼让三分,但是他与郭威的差距也马上就显露了出来,并由此走向了灭亡。
他把自己是谁,是怎样一路走来的给忘了。
他没有掌握住权力的最基础点,他不懂得所谓权术其实至为简单,那就是人与人打交道的艺术。他以为站在权力之巅的不再是人而是神,可历史早已无数次地证明,有人之所以能走上神坛,就是因为他了解了人从而满足了人;而之所以后来又掉下了神坛,变得什么也不是,也正是因为他真的变成“神”了,不再去理会人的所思所想。
郭威、柴荣、赵匡胤,他们就什么时候都知道自己是谁,记得自己是怎样一路走来的,从而做出来的事情都是人应该做的。
所以他们才能成功。
后周建国之初,所面临的第一次重大考验来自政治欺诈受害者刘崇。刘赟被杀、郭威称帝终于让刘崇知道自己被非常不仁道地骗了,他的反应是马上把自己在政治地位上与郭威拉成了平级,绝不吃亏——不当太上皇了,我也要当皇帝!
他决不承认后周这个“伪”王国的存在,他仍然尊崇延续着汉的国号,只是历史比较无情,为了把他和其兄长刘知远的“后汉”区分开,称其为“北汉”。
刘崇的北汉先天不足,以他的老根据地太原为中心,只有区区十二州的土地。这个面积做节度使是太大了,作为一个皇帝就小得让人头皮发麻。面对庞大的后周,刘崇意识到了和当年石敬瑭一样的危机,怎么办?彷徨无计的刘崇走上了和石敬瑭一样的老路。
契丹,还是契丹,只能是契丹。只是这时的契丹已经改名称为“辽”。
刘崇给现任的辽国皇帝耶律述律写信,要求支援,开出的条件相当优厚,他答应以前后晋石敬瑭怎么做他就怎么做,绝不含糊。耶律述律一听大喜,这真是喜从天降,又有儿子送上门来了。却没想到刘崇在这方面非常执著地表达了自尊,别的什么都能答应,就这一条,坚决不行!
他给辽国皇帝写信,郑重其事,非常严肃认真地写道——“……侄皇帝致书于叔天授皇帝……”
天下所有的人都给我睁大眼睛看清楚喽,我刘崇绝不是人尽可爹的,绝不像石敬瑭那样不要脸,我只是认了个叔叔而已,你们都别想歪了……
就这样,在郭威称帝当年的10月,辽国派彰国节度使萧禹厥率五万辽兵南下来到河东,刘崇加派两万人马与之一起南下,兵锋直指晋州,口号是尽此一役歼灭后周!
北周这边做出的反应是皇帝郭威坐镇国都,由宰相兼枢密使王峻率兵迎敌。
这已经是当时最好的攻守调派了,于是后周的每一个人都在深秋10月寒风阵阵的西北大地上,焦急忐忑地等待着王峻和北汉、辽国联军交锋的结果。但是让人极度不安的是,时间过去了整整两个月,已经进入了深冬,王峻却依然没有到达战场!
也就是说晋州城已经独自承受北汉与辽国联军的攻击,孤守无援了近两个月!
那么王峻都在做什么呢?他居然带着后周所有的后援部队,非常悠闲自在地驻扎在绛州,置身事外,远离战场。如果问起原因,他一点都不含糊,直接说自己的军队中既没有流行瘟疫,也没有什么人阻碍他的军令,一切都非常正常。他之所以不到战场,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不想去。
这到底是怎么了?如此诡异反常,让郭威都沉不住气了,他不得已派人去问王峻出了什么事,明白地告诉王峻,实在不行就换人,看来自己的事得自己办,由他郭威御驾亲征好了。
直到这时,一直表现得无动于衷的王峻才把身边的人都屏退,单独对使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请转告陛下,我一直在等着一个战机。我不想带着我的生力军第一时间赶到战场,因为那时候北汉人和辽国人也都是生力军,势必会变成了硬碰硬地死拼,一点好处都没有。
别忘了这是我们的地盘,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晋州城非常坚固,一时半会绝对不会被攻破,而且现在是深冬,利守不利攻,再加上我迟迟不到,城里的人绝了外援的盼头,只能靠自己才能活命,这就更加强了防御的力量。他们多坚守一天,就多消耗了敌方的一分锐气,彼消我涨,等着再过些日子,天再冷些,就是我出击的时候。那时候别说是不成气候的北汉人,就是辽国人我也要他们匹马不得还乡!
至于陛下说想亲征,我看还是免了吧。我国初立,四方的藩镇还没有真正地收服,尤其是那个慕容彦超,一直在蠢蠢欲动,如果陛下亲征,第二天就会有人乘虚冲进都城,到那时候腹背受敌,就什么都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