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岭南故事荒唐可笑的南汉政权(第3/12页)
就这样,刘隐和朱温交上了朋友,广东地界稀罕东西多,刘隐经常派人给朱三大爷送货,朱三大爷当然高兴不已:“这孩子真孝顺,懂得孝敬老年人,不象我那堆不成气的儿子!”
到了天祐四年(公元 907年),朱温不想再陪唐哀帝李柷这个小娃娃玩了,想当皇帝。不过朱温还得按程序走,谦称无才无德(无才是假,无德是真),不敢接受。刘隐对唐朝没什么感情,知道朱温需要几个“托”,便写了劝进表寄到汴梁。朱温献了几回丑,这才当上大梁皇帝。刘隐劝进有功,朱温心中有数,因为刘隐祖籍徐州,便封刘隐大彭郡王(他们还是邻居)。
刘隐这边正和朱温热乎呢,湖南的马殷就开始对刘隐下手了。开平二年(公元 908年)九月,楚王马殷派步军都指挥使吕师周大举讨伐刘隐,刘隐只好先把朱三大爷甩在一边,对付吕师周。楚军连战连捷,势不可挡,岭南军吃揍不过,败了回去。马殷夺得了广西东北部六州的大片土地,刘隐的封州老家也差点弄没了。
经此惨败,刘隐痛定思痛,不再轻动战事,开始积聚实力,广东这地方不比湖南、江西,这里人口不多,农业发展不如北边。而且最重要的是,刘隐这几天只顾打仗,忽视了“智力建设”,身边没什么人才,单靠自己那点智慧,能干出多大事来?“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事,难!以天下人之智决天下之事,易!”唐末虽然天下大乱,但岭南形势相对比较好一些。
中原许多名家大族为了逃避战乱,有的去了西川投王建,有的则南下千里来到广州。加上那些曾经被唐朝贬居岭南的大臣们的后人,这些人文化素质都比较高,而且多数出身名门。随便提一个人物:李衡,这个李衡没多少名气,可他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祖父:唐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的李党党首李德裕。
此外还有杨洞潜、王定保(想到了王定六,呵呵)、赵光裔、刘浚等人,这样宝贵的人才资源刘隐是不会浪费的,都把他们养了起来。这些人深歆中原制度,对刘隐在岭南进行的政权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养士在于用士,单纯装点门面的养士毫无意义,孟尝君养过鸡鸣狗盗之徒,后来帮孟尝君逃离秦昭王的虎口,人才是永远用不完的,只是看你想不想用,会不会用。
二
这几年刘隐“韬光养晦”,没有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过岭南刘氏政权实力越水涨船高,已经成了岭南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当刘隐准备开始动手的时候,却病倒了,病情日益恶化。
刘隐感觉不行了,必须立刻选定一个继承人,其实根本不用选,弟弟刘岩是唯一有能力在乱世中保存刘氏血脉的人选。刘岩为人强悍,有智谋,虽然有些狂暴,但历史不断的在证明,越是下手狠的人越适合乱世中生存,换句话说,会吃人的人才会不被人吃掉。刘隐让刘岩做清海军节度副使,实际上主持军政,正式把刘岩推到前台。到了梁乾化元年(公元 911年)三月,梁南海王刘隐吃病不过,在三十八岁上殁了,刘岩顺利袭位。
刘岩有些类似河东的李克用、淮南的杨行密,再往远说,还象曹操、司马懿父子,他们都不是名义上的本朝开国帝王,但却是本朝的实际创使人。当然就刘隐而言,他留给兄弟的本钱并不算很多,但至少打下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基础,得天时乘乱割据,得地利雄坐广州,得人和收揽智士,刘岩可以顺利的让刘氏这面大旗高高飘扬在岭南的上空。
刘岩和刘隐虽然不是一个母亲生的,但刘岩却是刘隐生母韦氏(韦宙的女儿)养大的。韦氏是只河东醋狮子,听说偏房段氏生了个儿子,害怕段氏夺宠,想灭了刘岩,让人偷把刘岩抱过来,准备拿剑砍死。可韦氏看到小刘岩时,却大惊坠剑于地,呆了半天才说了句:“这孩子相貌奇伟,将来必不是凡间物!”(韦家父女都会相面术啊?),反正刘岩幼不懂事,干脆杀了段氏,把刘岩当自己孩子养。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刘姓的几位开国皇帝中,基本上都身高七尺,刘秀身高七尺三寸,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刘裕身高七尺六寸,刘岩也身高七尺。刘岩祖籍徐州,和刘备一样,而且刘岩也是手垂过膝(长臂猿!嘻嘻~)。其实古人七尺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米七左右,身高九尺才差不多两米左右(也没见得多稀奇)。还有一个令人称奇的巧合,刘姓的开国皇帝中无一例外的都出身社会底层,甚至包括非汉族的刘渊和刘知远(刘崇)。
说到刘岩,倒想起另外一个人来:才能出众却残暴无比的北齐文宣帝高洋。高洋和刘岩一样,凶悍暴虐,但能力绝对没得说,宇文泰如何?也叹“高欢有此儿,犹不死也!”高洋后期“精神病”发作,干出了许多缺德事,刘岩也是这样的“精神病患者”,不过这时刘岩还没有条件去“发病”,因为他现在还需要多吃点人,不然在没“发病”之前就得被人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