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部 长河落日 六 五月决战(第6/7页)
既然这样,幸村只能根据事态变化,另想办法。
这时,松平忠直的队伍朝茶磨山袭来,忠直甚至比毛利更无头脑。
此时,越前军和茶磨山真田军之间只有二里距离。在这二里之间,从两军对垒到开战,幸村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目标。他万分惋惜,只好随机应变,执枪应敌。
幸村立即命人散布“浅野长晟倒戈”的流言。此时开战虽然违背了原来的计划,却也不能错过取胜的机会。
幸村下令全军用午饭,然后令七位替身奔赴各方。
大助的舅父大谷吉久、当年曾数次至九度山邀幸村出山的渡边内藏助,以及去岁冬役作为监军的伊木远雄,都是幸村谋士。在九度山就跟随他的人自不必说,现在在他指挥之下的每一个将士,都似是为了战事而生的豪杰之士。
放眼望去,狂嚎的越前忠直军后面,便是家康卫队。
“昌荣,昌荣!”幸村话音刚落,就有一个戴头盔、身着红色铠甲的武士驱马前来。他曾扮作僧人前去打探骏府消息,现在已成为一员大将。幸村长枪一指,道:“看,那就是德川家康!”
“在下已经看到。”
“前面负责防卫的乃是本多正纯。”
“右翼似是松平定纲。”
“正是。去将这两个绊脚石除掉!”
“遵命!”昌荣精神抖擞跨上战马,举起长枪,大喊了一声“走!”声音浑厚有力。然后十六七个人齐刷刷举起长枪,聚集于他周围。他们箭一般朝着本多正纯和松平定纲冲去。茶磨山第一次响起了掩护的枪声,真田军就此开始了进攻。
看见敌人攻来,本多部高声呐喊,松平部也作好了迎击准备。
真田尖兵似旁若无人地往前冲,他们采取的为正面突击。若除掉了本多正纯军和松平定纲两部,便相当于剥落了德川家康的两块护身鳞片,攻克家康本阵自是容易许多。因而,真田及手下都认为,本多、松平两部必皆为死士……然而,让人大为意外的是,他们毫不费力穿过了“鳞片”却又掉转马首,奔向了越前军恻腹。
那么,幸村所言除掉两块绊脚石,又是何意?若是为了牵制越前军,当有更好的进攻之法……正当一些观战之人这般想时,尖兵下一步的行动更是出入意料。越前军正欲转身迎战,双方刚一接触,真田的人马使拍马沿着回路撤退,莫非是看到越前军不好对付,转而再去进攻本多正纯?
此时本多正纯和松平定纲两军已聚拢一处,堵住了他们的去路,想再次驱入其中,哪能如前次那般轻松?双方似要进行一场血战,战马嘶呜,长枪乱舞,双方的士众就要同时被卷进混战的旋涡。然而,真田的尖兵却在这时再次拨转马首,沿着越前军守卫较为薄弱的一侧,风一样驰往纪州方向……
这怪异的变化倏忽之间便被杀伐淹没。本多正纯和松平定纲本当聚拢一处,准备迎击二十来骑尖兵,然而,他们却于敌人驰去未久,大肆自相残杀。他们有各自的守备区域,战场上形势虽错综复杂,可也并未混乱到敌我不分的程度。他们此刻却不分敌我,狂乱厮杀。到底是何原因引起这场惨剧?
据传闻,混乱起因于真田尖兵在本多与松平队伍中扔下的一个箱子,两厢为争夺箱子大开杀戒。然而,真田尖兵个个都骑马持抢,谁也不可能提个箱子。有人说,似是为了争夺真田兵投下的信匣,既是信匣,里面必是有些来头的书函,若非内应,便为暗递消息……
反正,关东的两支人马均以对方侵入了自己的守备区域为由,刀枪相向。
这时,茶磨山的幸村下达了新的命令。左翼已与越前军厮杀,幸村自己则率领人马,如疾风般从正在自相残杀的本多、松平两阵旁边奔过,径直朝家康大营冲去。
这一冲既为突袭,实出人意料,家康的队伍顿时乱作一团。有人见情势不妙,即刻逃窜,家康队伍顿呈溃散之状。
《萨藩旧记》叙说此阵,有此文字:“溃军逃出二十余里,方得以保全性命。”但实非众人全都逃散。倘若如此大乱溃散,真刚幸村岂非轻易得了家康首级?此不多表。
却说家康虽一度生死攸关,连干粮都扔之不顾,身边只剩下小栗又一忠政,但幸村却未找到扑向家康的机会?因家康身边队伍虽乱,但大部仍是拼死抵抗。
危急关头,秀忠左翼井伊部与藤堂所部及时赶到。他们见秀忠前方有前田所部,还有本多康纪和片桐且元等人,大野治房也似无发动猛攻的迹象,一听“大御所有难”,哪还顾得了许多,便亡命朝真田扑来:他们若是来迟一刻,且不论此战结果如何,家康恐怕真会血染疆场。